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道

管理论道

柳城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纪实

  2005-08-12

7月27日,柳城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通过了自治区验收。历经四年的艰苦努力,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极大地改变了该县农村的面貌,改善了生态环境,更让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

联手建设

柳城县蕴含了丰富的水力资源,可开发水力资源量15.63万千瓦。坐拥如此“金山”,柳城人紧紧咬定不放松。2001年,柳城县被列入全国400个“十五”期间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县,该县成立了水电农村电气化领导小组,以抓电源建设、电网建设和改造为主,负荷建设同步发展,通过层层签定责任书,招标筛选优秀施工队伍,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保证电网通电率和覆盖面任务的落实。

刚开始进行“网改”时,农民对出让土地来搞建设想不通,有人说这是不是骗我们把土地让出来。还有人说,这些设备已用了好多年,将就着用吧。一些村民不让施工队进村,不支持搞网改。对农民心中存在的疑虑,领导小组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标语、会议向农民进行反复宣传;同时,更注重实干,用事实来教育和感动农民。马山乡六里村因地处偏僻,不通电,每到干旱季节,由于没电用,不能引水浇灌,土地干旱收成极少。施工队专门为排灌站增加了5个配电台区,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电用了,遇到旱季再也不用发愁。随着一部分村庄农网改造工程的结束,农民看到了实在的好处,过去不愿意参加网改的村子,都纷纷要求提前为他们村搞网改。

共享“光明”

有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施工人员仅用四年时间,科学合理地描绘出柳城县“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蓝图。

2000年前,柳城县城镇电压稳定,可靠性高,电价每度才0.47元钱;而在农村,电压低,可靠性差,平均电价高达0.7-1元,有的地方甚至超过1元!全县还有3个偏远山区村没电用,不少地方,老百姓的家用电器只是摆设,除了粮食加工外,农村几乎没有什么加工业。

现在全县十四个乡镇都实现了村村通电,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电压合格率达到98%,城乡电价均为0.478元,农村各类加工作坊多了起来,特色农业随之出现,山珍野菜和经济作物走出山外,流向市场,农民的口袋也鼓了起来,彩电、冰箱、洗衣机、电饭锅等电器在农村也不再是稀罕物,不少家庭已经拥有了空调。用电划算了,农民嫌烧柴麻烦又不卫生,不再上山取柴了,如今36%的农民实现了“以电代柴”。

退耕还林政策在农村的实行也顺利多了。现在的柳城农村,25度以上的山坡都实行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平地不多,农民也乐意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果树种植、桑蚕养殖。

该县中小学校也搭乘了农村电气化的快车,实施起电化教育和远程教育,城乡孩子享受到同一片蓝天下的相同教育。而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大山变绿变翠,河溪水流清澈,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人与自然有了一种默契和亲近。

同步发展

入夏以来,因电力紧张全国出现拉闸限电现象,柳州市其它县都不同度存在,唯独柳城县供电依然正常有序,这就是柳城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后带来的最大好处之一。四年间,该县以引资的方式,先后建成5座水电站,装机14台,总容量10.3805万千瓦时,年设计量5.265亿千瓦时。2004年全县供电量达到22797千瓦时,供电总收入达8780.99万元,比2000年增长85.8%,全县已有112670户用上电灯照明及农副产品加工,通电率占全县总户数的99.9%。

一业兴、百业旺,充沛的电量不仅解决了该县人民生活的用电需求,也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该县先后办起了采石场、淮山加工厂、耐火材料厂、冶炼厂、农副产品加工的茧丝绸加工厂等工业产业,初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该县沙埔镇的乡镇企业年产值38000多万元,每年向国家上缴利税240多万元,安置了本乡镇及外来的5600多名农民工,镇财政年增加120万元。通过发展电力排灌和排水等综合项目,农民们实现了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旱涝保收的愿望,到目前为止全县灌抽水装机509台7230千瓦灌溉面积47200亩。有了电能的保证,该县农民已连续多年人均增收200元。(梁丽娟 梁黎军)2005-08-12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