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一阵突来的山雨赶走了毛口乡初秋季节的酷热,然而在17公里崎岖不平的盘山公路上颠簸了3个多小时,又徒步走过近千米泥泞、湿滑的羊肠小道,来到大冲村村委主任杨仕祥家时,我们一行十余人均已疲惫不堪、大汗淋漓。
"为这样的地方通电多艰辛呀!",记者感叹道。一旁的六枝地电公司经理吴锦林说:"这条盘山公路也是上个月才修通的。大冲村通电工程施工队时正值酷暑,要靠人力搬运电线杆等施工材料,的确是挺艰辛的!"
全村人苦盼通电数十年
六枝特区毛口乡大冲村位于北盘江边,与关岭县和晴隆县的交界处,属于少、边、穷地区。至今还没有公路进村,吃的是望天水,点的是煤油灯。
落后闭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冲村159户农户644人,人均年收入1000元左右,现金收入不到200元。
"不通电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困难?",记者问。
"困难太多了!"村委主任杨仕祥心酸地说,磨玉米面要靠人工,小孩只能在煤油灯下写作业。 "有什么事要通知大家,基本上靠大声吼。"村干部买了手机,却无法充电。
大冲村弯河村民组村民杨真贵盼通电盼了28年,他说:"10岁时盼通电只是想看看电视,现在盼通电是想发展生产,早日摆脱贫穷的生活。"
2005年初,一条好消息传到大冲村--六枝特区党委、政府把大冲村、沈家村、高峰村等最后3个无电村的通电工作列入政府2005年的"十件实事",拨款50万元实施通电工程。
德政工程 民心工程
据六枝地电公司农网办主任程绍卫介绍,考虑到大冲村地理位置最为偏远,地电公司采取倒排工期的办法,首先实施大冲村的通电工程。
经过艰辛的建设,工程完成10千伏新建线路7.514公里、400伏新建线路0.282公里、220伏新建线路9.637公里,安装变压器6台。程绍卫说:"施工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搬运电线杆。"16个人轮流抬一根电线杆到6公里外的施工点,花了一天半时间。而最远的施工点为20公里,最高的一根电线杆架设在海拔1800米的山坡上。
"施工难度大导致工程投资增加。"六枝地电公司经理吴锦林说,大冲村通电工程开工时,六枝特区政府的50万元拨款还没有到位。六枝地电公司得到六盘水供电局的支持,自筹资金先行建设,大冲村通电工程完成投资48万元。
获得六枝特区的50万元拨款,六枝地电公司立即实施毛口乡沈家村的通电工程。工程建设投资预算为48万元,计划在今年10中旬全面完成。
"还剩下一个高峰村怎么办?"记者问。吴锦林回答说,今年7月,高峰村通电工程已经进行了实地勘查设计,工程建设投资预算为43万元。尽管3个无电村的通电工程投资已经大大超出了政府的拨款,但为了完成地方政府的"十件实事",供电部门决定向银行贷款弥补工程建设资金缺口。
"其实农村人用电很少,这笔贷款主要还是我们还。"吴锦林说,为了让农民尽早摆脱贫困,将现代文明带进山村,供电部门做的是赔本买卖,真正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通电了 致富有了希望
"通电啦!"2005年8月29日晚7时,大冲村的第一盏电灯亮了起来,在场的村民和供电部门的施工人员情不自禁地欢呼。村委主任杨仕祥更是迫不急待地抬出新买的小钢磨,通电一试,马力强劲。
杨仕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前点煤油灯,一个月要消耗煤油2公斤,一公斤煤油要7元钱。现在用电灯照明,一个月顶多用10度电,一度电0.45元。一个月下来要节省十几元钱。大冲村主要的经济作物是花生,花生仁卖了钱,花生壳还可以用小钢磨打碎了作饲料,发展养殖业。
"我就不相信大冲村富不起来。"说这话时村委主任杨仕祥流露出坚定的目光。
为了庆祝大冲村通电,当晚,毛口乡政府特意在大冲村一块地势较平的地方放映了两场电影。电影还没开始,就围满了村民。
当大冲村的村民们沉浸在看电影的喜悦中时,我们悄悄地离开了这个小山村。走上那条盘山公路时,我回头看见掩映在黑夜中的大冲村,灯光星星点点地亮地来了。越来越多的灯光连成一片,照亮了大冲村。(邱菊 李朝恒)200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