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渐渐降临,一盏、两盏、三盏……转眼之间,对门黑压压的群山中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光。秦舞枝欠起身子,往一大锅正在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的狗肉汤锅中丢了几颗砂仁,又用汤勺轻轻捞起看了一下。“有电就是不一样,晚上做事情清楚多了。”
大冲村湾河组的55户彝族同胞祖祖辈辈居住在北盘江畔高高的斗岩山山腰上。都说“住惯的山坡不嫌陡”,这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虽然物产丰富,但是有两样事情却一直让村民们感到恼火:一是交通不便。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农产品难得背出去,就算是费气拔力走上几十里山路赶到最近的毛口乡集市上,却常常卖不出好价钱———经过一路颠簸,好些东西早被搓得没有卖样了。二是没有电。前些年穷,这种黑灯瞎火的日子过起还不算特别别扭。这两年包包里有几个钱了,又眼看着仅一江之隔的晴隆县大田乡左格村通电了,关岭县的岗乌镇麻窝地村也点上了电灯,一到晚上,看着对面山上繁星似的点点灯光,大家心里又是羡慕又是伤心。最可气的是,湾河组的几个小青年外出打工一人买了一个手机,回家后都傻眼了———无法充电,手机成了摆设。最后,小青年们只好跑到十多里之外的麻窝地村,才算是完成了为手机充电的“大事”。
8月29日下午,在秦舞枝的家门口,密密麻麻聚集了一大堆人———从这一天开始,六枝特区毛口乡大冲村湾河组两百多号人就正式告别夜晚靠煤油灯照明的日子了。
六枝地电公司郎岱供电所所长夏祖庆和一名同事,刚从电杆上下来,又开始沿着秦舞枝家的房檐,将电线接进家。头天下午,为了确保湾河组村民早日用上电,夏祖庆带着4名同事,冒雨从水黄路绕道运送变压器到湾河组安装(因连日大雨造成滑坡,原先通往湾河组的一条简易公路垮塌)。到8月29日下午,他们5人已整整忙了两天。大冲村湾河组通电工程,是六枝特区党委政府今年为老百姓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也是特区实施村民共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举措。从去年底开始,围绕资金的筹措,施工的组织,以及材料的运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六盘水供电局、六枝地电公司通力合作,确保了该工程的顺利进行。
19时许,夏祖庆接完了最后一个线头。秦舞枝的老伴杨仕祥拉亮了屋檐下吊着的电灯,脸上笑开了花———有电了,从前只能扔掉的花生杆、花生壳,这回可以用小钢磨磨碎来喂牛马了;看着在黑夜中亮闪闪的电灯,13岁的六年级学生杨昌娥抿着嘴笑了———有电了,再也不用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作业了;秦舞枝的笑容中却多少有一点遗憾———昨天原本准备和老伴一道到晴隆去买电视机,走到半路听说供电部门的同志送变压器来了。老伴掉头就跑回寨子里找人去帮着抬变压器,她也赶紧回家跟着张罗,结果……更多的笑容中充满了期待、希望,有电了,彝家的生活从此有光明了!(邱菊)2005-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