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电气化信息网讯:9月25日,笔者在江苏高邮市司徒镇看到,一辆辆运虾车在公路上穿梭而驶,一口口方方正正的标准虾塘傍河而建……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告诉笔者:“今年司徒镇罗虾又是一个丰收年,近年来农民靠养虾走上了致富路,这都得益于供电所的大力扶持”。
优质电能送塘口 虾农笑起来
司徒镇地处里下河腹地,水网密布,自然资源优越。1992年,该镇一些鱼塘养殖户改起了罗虾养殖,罗虾养殖从苗虾的培育到成型、试养,对“增氧”环节相当重要。当时的柴油机无论是操作还是增氧效果都不理想,为此虾农只好降低放养密度,避免增氧难题,那时虾塘每亩最高产量只有250公斤。途中,遇到高温低气压天气,许多虾塘中的罗虾大量窒息死亡,有的甚至“全军覆没”。当时虾农罗虾养殖收成好坏全看老天脸色。
1998年,司徒供电所为使虾农迅速脱贫致富,鼓励虾农用“电”养虾,一些虾农出于养殖规模较小,不愿再在“电”上有所投资。该镇柘垛村六组村民房高岭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用电养虾受益者,当年,他的14亩虾塘比其它虾农多挣了13000元。每提到这,老房总笑着说:“当年,虾塘通了电,增氧很方便,放养密度提高,产量由原来的250公斤增至350公斤,我今天扩展到50亩虾塘,‘电家’是最坚强的助手”。
电价下调促养殖 虾农火起来
该镇罗虾养殖真正上规模的是2002年,那年,农业电价由0.664元/度降至0.421元/度,调动了虾农用“电”养虾积极性。当年,就有132户农民申请用电开塘养殖。司徒供电所用活政策,从用电申请、实地勘察到组织施工,对待每个环节,该所高度负责,施工中,坚持自带伙食,并免收一定施工费,减轻虾农负担。2002年7月,时值高温,该所12名施工人员奋战在曹张村,为虾农立杆架线,看着施工人员不顾高温天气,抢抓施工质量与进度,一位中年妇女不停地用水盆打湿毛巾,每次待电工下杆后,为其擦汗送凉。一次次施工,一次次流汗,换来了虾农养虾的规模与试养的方便。自1998年至今,该所共为虾农架设10千伏线路20.6千米,400伏线路36.4千米。
电的延伸,使该镇罗虾养殖红红火火。现在,该镇共有3万亩虾塘,全部通了电。今年9月1日,该市出口欧盟的“司徒潭”牌罗虾上市启运。该镇镇党委书记书记赵云峰告诉笔者:“司徒罗虾有今天的品牌,能走出国门,打入国外市场,“电”是最大的恩公”。据了解,今年该镇还将增扩3000亩虾塘养殖面积,司徒供电所将在第一时间,提供电力服务,扶强扶大该镇罗虾养殖业。
供电服务零距离 虾农富起来
如果说一根根电杆、一条条电线是开通虾农致富大门的钥匙,那么优质、快捷的供电服务就是助推虾农奔向小康之路的保障。,每年三四月份,司徒供电所的“供电服务小分队”就会深入虾塘、棚屋,全力解决虾农各类用电问题。3月上旬,虾苗开始陆续进入温棚虾塘繁育,幼小的虾苗对低温极为敏感,大棚温度稍有下降就可能造成“全军覆没”。在虾农出虾之前,该所24名员工24小时待命,随时处理虾农各类用电故障。今年7月25日,该镇曹张村水产养殖变压器遭雷击烧坏,600亩虾塘告急,司徒供电所接到求援电话后迅速出击,及时解除了成虾窒息死亡的危险。事后,虾农登门送锦旗感谢供电人为他们挽回了近300万元损失。
在为虾农服务中,该所特别注重细节。每年的7、8月份是罗虾增氧高峰时段,该所总将一些检修停电计划适度超前,确保虾农可靠用电。“4856110”是虾农们再熟悉不过的电话号码,每个虾塘口的表箱都张贴着这“报修电话”,虾农们称之为“电力110”。今年7月10日19时20分,该所接到吴阳村一虾农电话报修,称空气开关烧坏,急需增氧。由于连续阴雨,加之通往该村的公路正在建设,道路泥泞不堪,电工赵长洲硬是冒着大雨,步行近3公里为其抢修。像这一例例服务虾农的事还有很多。供电服务“零距离”使该镇今年罗虾又是一个丰收年,虾农总收入可望达9000万元。
虾农的致富,拉到了该镇经济的快速发展,2002年“大大”饲料厂的落户,如今800吨冷库项目的敲定,形成了“走水路发水财”、以“虾”兴农的格局。虾农的致富,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得该所的供电量从1998年的380万千瓦时增至2004年760万千瓦时,今年可望达900万千万时,实现了虾农用电致富,供电量增长的双赢。(林华鹏 )200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