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赤水市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电网,却与城市的发展速度极不相称,多少年只是停留在修修补补的状态。面对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原有线路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主干线路线径小,导线型号规格多,等径电杆多数已破裂,钢筋暴露,靠近居民住房门窗的裸线比比皆是。城市改造建设造成了所供线路电杆变位于街道中心的现象随处可见,给行人和交通埋下了安全事故隐患。除此之外,与“火炉”重庆毗邻的特殊地理位置,每年一到夏冬两季,停电现象要持续1个半月之久。电力故障此起彼伏,抢修人员成为24小时服务的 “打火兵”。电网改造工程势在必行。2003年10月,赤水市电力公司组织专家对城网进行论证、规划、设计,2004年4月18日,赤水市城市电网工程正式动工。
据了解,电网改造分两期进行,预计总投资为1265万,第一期工程已投入850万元,改造35KV线路5公里,400V线路20公里,220V线路10公里,共更换城区10KV绝缘线路20KM,新增200KVA变压器20台,真空开关10台,这些设备的投入将满足未来10年赤水市区负荷的增长需求。配合城电网改造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已同时建成投入使用,并全部达到县级调度自动化标准,市区内有7个小区共计1482户将作为远程抄表的试点户。新增的两条直接由沙坪渡110KV变电站供电的主干线,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回路供电方式,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第二期即将投入新建35KV变电站,将全城网络建成两个单环网“手拉手”的环网供电格局,使市区供电的可靠性达到100%,电能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城网改造工作是艰巨而复杂的,从市政府到各办事处再到各村民组,不知有多少人为它劳心费神。2004年,市长雷文蓉挂帅担任市城电网改造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并亲赴省电力公司要项目,将全省仅三个远程抄表试点工程争取其中一个落户赤水;副市长易道辉、刘传中带着市委书记陈晓红的亲笔批示,来到拟待建的35KV变电站站址现场办公,解决了新变电站站址选点难题;为了城网改造工程,常务副市长谢晓东主持召开了4次协调工作会;人大、政协以及相关部门为了城网改造多次亲临施工现场,采用各种方式与村民、居民沟通思想,以保城电网施工进程;市政府调研员,原市检察院检察长刁维斗是市政府指派的城电网改造协调工作负责人,他到各办事处协调工作,到现场解决村民纠纷不下百次,仅在与施工队伍的交流中,他就打了百余个电话;文华片区工程施工受阻时,办事处石定康副书记带领办事处三位协调小组工作人员,不管天气如何炎热,每天泡在现场,负责协调;金华办事处工矿村原任村长傅命朋,为了青苗赔偿的事费尽口舌,使工程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红十字医院院长袁富乾在得知电杆位置无法定位时,主动将自己医院门口的过道让出作为城电网主电杆位置用。
在城网改造中,为确保市区用电户每晚都能用上电,平安度过每一天,以主管安全的副经理骆中录为代表的一大批工作人员跑线路、盯现场,在近40度的高温下对工程进行技术指导和安全监督。6月6日,对一线路进行改造时,因为改造的地点是孩子们放学的必经之路,骆经理从中午2点开始,就在施工现场一直守护了4小时,直到最后一个孩子在他的监护中平安地离开学校。
作为一个电网专家,市城电网办主任周玉泉在退休后又受聘主持了这次大规模的城网改造工作。在工作中,面对一些群众的阻挠和干预,他总是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的协调。他虽然身患疾病,但面对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的阻挠和干预,他总是认真做思想工作,积极找寻解决的有效途径。缘于他的示范带动,城电网办人人出力,不分节假日,任劳任怨,苦干实干为城电网工程服务。
电网改造工程也得到了大多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腾龙科技的赵小川说,城电网改造的确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但他理解,因为城网改造是为市民长远用电可靠性着想,今天的停电就是为了明天的不停电;太子龙服装城老板说停电虽然暂时给他们的生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通过城电网改造以后就好了,长痛不如短痛;7月19 日,电力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的同志冒着酷暑为永安桥12家客户更换室外线和进户线时,一杯杯清凉解渴的矿泉水是老百姓的一颗颗理解和宽容的心。
电网改造工程中接线上百对是常有的事,但整个工程没有接错一对线,没有烧坏过一家用电户的用电设备,每一条线路均为一次性投运成功。今年8月,第一期城网改造结束了,赤水市大街小巷,都留下了电力人艰难跋涉的脚步,经几番风雨,赤水市城电网终于旧貌换了新颜。(200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