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省徐州供电公司副总经理翟玉启
在炮火连天的老山前线,24岁的翟玉启因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荣立一等功。转业到电力系统后,他不居功自傲,依然在新时期经济建设中再立新功。先后荣获了江苏省电力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优秀高级经营管理者称号;荣获徐州市学习“三个代表”活动先进个人、市优秀党员、市九届党代表、市十三届人大代表;丰县县委两次为他记三等功。2005年4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9月,调任徐州供电公司任副总经理。从戎马生涯到企业的优秀经营管理者,从英模到劳模,翟玉启出色地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转换,在汉高祖刘邦故里,演绎了一曲新时代的“大风歌”。
改革征途显身手
2000年9月,翟玉启由铜山县供电局党委书记,到丰县供电局任局长、党委书记。拥有110万人口的丰县是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是江苏省扶贫县之一。外部环境制约了丰县供电局的发展,他就从企业内部挖潜,深入到25个供电所和基层单位考察,发现了影响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农电体制不顺造成农电管理落后,成为农电发展的阻力和障碍。2001年6月,农电体制改革拉开帷幕,为翟玉启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他首先从减少农电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入手。要从多年形成的1360名农电工中清退549人,谈何容易?稍有不当,就会成为改革的阻力和不稳定因素。但翟玉启坚信,只要自我清白,心地无私,就不怕担责任、担风险。正如所料,人还未精简,干扰就从四面八方涌来。有系统外部的,也有公司内部的,一时间要求保留“铁饭碗”的来人、来电源源不断。任凭大风起,就是不转舵。翟玉启硬是顶住了压力和干扰,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聘选拔,549名农电工精简下来了。对精简下来的人员,翟玉启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再就业问题,或介绍他们到乡镇企业做电工,或鼓励他们自办企业,并联系职业介绍机构介绍他们外出做工。通过多方努力,使80%以上的被精简人员找到了再就业的渠道。由于解决的彻底、公正,丰县供电公司未发生一起因此而引起的农电工上访事件,这一做法引起了上级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2005年1月,华东电网公司党风廉政建设现场会在丰县供电公司召开,翟玉启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赢得了华东四省一市与会领导的高度赞扬。
农电体制改革后,人员理顺了,观念更新了,作风改变了,工作上去了。农村低压线损率由原来的22%降到了10%以下。在随后进行的投资近2.6亿元的农城网改造中,翟玉启带领员工日夜奋战,出色完成了354个行政村和城区的改造任务。2002年,他审时度势,果断做出提前完成原计划2005年创建国家一流县级供电企业任务的决定,喊响了“自加压力,誓创一流”的口号。并把创一流工作作为一种责任和使命,作为完善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促进企业三个文明建设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措施,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艰苦奋斗创一流的成功之路。
多经书写大文章
翟玉启常说:“在其位,某其政,某好政,否则,就是个不称职的党员,不称职的干部。”农电体制改革后,翟玉启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多经发展上。他认为,一个技术设备落后、经济运作困难的企业,必须谋求实现新的发展,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推动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迈进。
面对年供电量只有2亿千瓦时左右,而且人员多,基础差的丰县供电公司,翟玉启审时度势,决定在多种经营上“求得大突破,实行大动作、书写大文章”。他首先抓住公司多经支柱企业——江苏银龙电力电缆公司。该企业是从只有4人的作坊式小厂逐步发展起来的,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岌岌可危,只有走跨越式发展、做大、做强的发展新路子,才能抢占市场。决策已定,他日夜扑在银龙电力电缆公司的改造和迁址扩建上,跑资金、跑土地、跑设备,仅仅100天的时间,一个占地5800平方米,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型股份制企业奇迹般地诞生了。另外,他不断在企业管理、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几年的努力,该企业一举跃上江苏省电力公司多经企业的龙头地位,七大类上百种规格的电线电缆,全部通过ISO9002、ISO9001、3C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和企业先后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和全国质量服务消费者满意企业等荣誉,并于2002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企业资格证书。“银龙”的发展速度和品牌创下了电力电缆生产建设史上的奇迹,使多经总收入2001年首次破亿元大关的基础上,2002至2004年连续突破2亿、3亿元大关。为此,《新华日报》、《中国电力报》等媒体曾作了系列报道,2003年,国内有关媒体的记者、大学教授、专家学者还汇集南京,进行“银龙现象”的研讨。
目前,丰县供电公司多种经营形成了以电线电缆生产为主,工程施工、物业管理、器材经营、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新格局。多经的蓬勃发展,改善了公司办公和员工生产、生活环境,现代化的办公环境成为丰县历史上最美最壮观的风景,体现了“三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2004年2月14日,在丰县县委、县政府召开“三个文明”建设会议后,县委书记将一辆奥迪轿车送到丰县供电公司,以奖励“纳税状元”。而今,丰县县委书记赵保华提到“银龙”时,依旧赞不绝口地说:“‘银龙’的腾飞,带动了整个丰县经济的发展。年纳税突破2500万元,是我们全县纳税第一大户,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两袖清风塑形象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己不正虽令不行。翟玉启以史为鉴,在廉政建设上追求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价值取向。
早在2001年的农电体制改革期间,就有人送上厚礼请他在招聘所长时“关照”。他当即严词拒绝,并取消了送礼者的竞聘资格,同时,还在大会上说:“有能力不要送礼,没有能力,送礼能行吗?用这种不正当手段竞争,用这样的人,我们不放心!”2001年春节前,有一私营企业老板送来万元红包,并神秘地说:“翟总,热电厂上网后决不会忘了你,今后我们就‘利益共享’了。”翟玉启勃然大怒,义正词严地说:“你就是给我再多,没有上网条件绝对不能上网。”翟玉启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一尘不染的风范,唱响了一曲清廉之歌!
从英模到劳模,翟玉启始终实践着他的准则:以我为标、对我监督、向我看齐。并用他的准则不断地完善自我,实现着自己人生的价值。面对蜂拥而至的荣誉,翟玉启没有陶醉,他说:“荣誉是党给的,是班子成员团结协作的结果,是全体员工奋力拼搏的结果。荣誉属于全体班子全体成员,属于丰县供电公司每一个员工。”他没有把这些荣誉当作荣耀的光环,而是当作一种责任,激励着他朝着更高、更远的方向迈进。
(郑洪杰 于荣修 渠立红)
标签:江苏,徐州,供电公司,翟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