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南70公里,北临巢湖市,南近“黄金水道”长江,自古即有“鱼米之乡”美誉。该县辖17镇、372个村,幅员2352平方公里,人口达120多万,2004年,供电量首次突破4亿千瓦时大关。
一、二期农网改造投入与效果
庐江县农村电网及其电力设施始建于六七十年代,由于设备陈旧,线路老化,线径细,配变损耗高,线路安全距离不够,供电可靠性差等多方原因,导致高线损、低质量供电。该县在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中,总投资达15261.6万元(不含110千伏变电所工程,含二期后补利息116.9万元工程)。在农网建改工程中,依据“合理规划,安全规范,多供少损”的经济原则,该县着重对到户电价高,配变损耗大,电网混乱,人口密集且严重危及供用电安全的台区进行了优先整改。一、二期,共建改台区1928台,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759.75公里,0.4千伏线路3598.1公里,0.22千伏及下户线线路4143.32公里。
通过一、二期农网改造,彻底降低了电价,减轻了农民不合理的电费负担,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供电可靠了,电灯亮了,电价降了。”同时,线路损耗下降,供电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改前,因线路长、线径细等原因,低压线路电压仅在150伏—170伏之间,群众怨声载道。建改后,负荷实测线路末端电压在220伏—235伏之间,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同时,农村电价明显降低,自2004年4月份安徽省实行同网同价起,每千瓦时降到了0.557元,预计当年该县农民电费负担可减轻1573万元,使广大群众在建改中得到了实惠,农村村民的安全正常用电得到了可靠保证,通电率达到100%。此外,由于对建改台区及线路实行总保、支保、家保三级漏电器末端保护,从技术上杜绝了触电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了用户的安全正常用电。
一、二期农网存在的问题
从农网建设效果评估软件的技术评价中,可以看出,总体评价合格,但也有不足之处。电网损耗各项指标均合格,电网总体布局合理的,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容载比在合格范围之内,10千伏线路供电能力不足比例合格,但高压线路供电能力不足比例是超标的。输配电传送能力匹配一项中,110千伏变电所送出能力不匹配比例和35千伏变电所传入能力不匹配比例均合格,但35千伏变电所送出能力不匹配比例过大。
目前,该县仍有部分行政村尚未进行改造。虽然农配网工程早已结束,但仍有34个行政村和集镇、118个台区无资金改造,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反应比较强烈。特别是2004年4月1日已改造台区实行居民生活同价以来,部分未改造台区的农户迫切要求同价,同时,未改造的农户仍使用淘汰表计,对线损和企业效益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外,庐江县配变以下的低压农配网大部分已改造,但10千伏主干线几乎没有改造,共计100条,2624公里。其中,相当一部分线路存在卡脖子线,对今后线损影响较大,同时,线路老化,电杆粉化,断线倒杆时有发生,给安全带来了长期的隐患。如果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造,按照网改工程的造价计算,大约需要6000万元左右。
对农网进行后续工程改造
为满足农户需求,提高农村户表改造面和同价率,降低农网线损,今年年初,庐江供电公司开始推进“双百”工程。该工程是指按照现行政策,通过积极引导,本着“农户自愿,改后同价”的原则,争取用1—2年时间,努力实现农户表计全面改造、居民生活全面同价的目标,简称“百分之百户改、百分之百同价”。“百分之百户改”指农户表计及以下部分,不包括农村高、低配电网,“百分之百同价”仅指居民生活用电,不包括其他类别用电。
自方案确立以来,庐江供电公司立即统一思想,精心组织,积极宣传引导,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实情,合理规划,制定了全县范围内的“双百工程”实施方案,并加快实施推进。在实施过程中,该公司严肃纪律,统一要求,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针对该县10千伏线路使用年限过长、普遍不能满足安全可靠性要求的现状,实施了“311”工程,即在未来3年内每年拿出100万专项资金用于10千伏主干线的改造。此项工程结束后,不仅将大大提高该公司的安全、经济效益,而且将为打造坚强电网提供有力保障。
根据各供电所上报的改造项目,庐江供电公司逐一进行实地勘察,再经该公司相关部门依据“轻重缓急”原则及结合线路的各项经营指标严格审核通过,并提出整改意见及措施。本年度,共立项17项,计划改造10千伏线路23条,107.09公里,截至目前,已有11条10千伏线路进入施工阶段,竣工5条,投入资金达155.86万元。
对农网建设的一点建议
该公司对全县农网进行测算后,认为对农村配电设施在3—5年更新一次比较合理。因为,农网改造后,同网同价的电价大幅度下降,国务院对农业实行倾斜政策,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电压质量提高,农民对家用电器的购买力也成直线上升趋势,空调等设备已开始走进农户家庭,农村用电增长迅速。如:农网改造时,100千伏安配变在180户—250户之间,如果农村用户用电达到现有城镇用户用电的标准,按每户(高峰计算)两个千瓦计算,那么100千伏安配变只能供50户左右使用,因此,农村用电必须在3—5年作一次适当的更新或调整。
该公司今年以来通过“双百”工程和“311”工程对农网进行的后续改造,从县级供电企业角度看,基本上是无利可图的,是亏本买卖,但从社会角度看,它推动了今后电力市场的发展,赢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而且,从长远的战略角度考虑,供电企业必须要长期建立农网改造资金库,即在收取电价的同时,要留存空间进行维护,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用电的迅猛增长,更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来维护、调整、更换。如果利用该公司现有的微量维护资金,只能是杯水车薪,所以,从县级供电企业的战略目标考虑,必须在电价中留一点空间,来真正做好这块庞大的蛋糕。
(欧伟)
标签:农网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