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道

管理论道

“十五”期间青海农村电网建设暖农心

  2005-11-09

“十五”期间,是青海农电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的五年。这期间,青海省电力公司在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投入二期农网建设改造资金128700万元,其中项目资本金55250万元。新建和改造110千伏变电站5座、变电容量28.63万千伏安;新建110千伏线路367.5公里;新建和改造35千伏变电站52座、变电容量8.558万千伏安;建设35千伏线路1362公里;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5262公里、低压线路14620公里,新建和更换配变2231台。这些建设使该省农网面貌焕然一新,农网结构得到合理优化,农网装备水平有了根本性改善,农网科技进步和自动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极大提高,农网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这些成就为促进全省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构筑和谐社会,保证了充足的能源供应。

二期农网改造的实施,加速了农电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城乡同网同价的实施创造了前提和条件。“十五”期间,完成了大电网供电区31个县的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理顺了格尔木地区的供电方式,成为青海省电力公司直供直管区域。“两改一同价”的实施,使农村电气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改造后的农村电网普遍出现了“四高两低”的可喜现象:即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和农村用电水平明显提高;电网损耗降低,农村电价明显降低。改造后的低压电网损耗率平均为12%—15%,下降了10—15个百分点,取消了农户每月1千瓦时的电表损耗,折合电价降低0.048元/千瓦时。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电价由同价前的0.65元/千瓦时降到0.424元/千瓦时,据此每年可减轻农牧民电费负担1.5亿元。截至“十五”末,减轻农牧民电费负担7.5亿元。

“十五”期间,青海省电力公司牢牢抓住国家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农网建设改造中,投入资金27938万元,建设0.4千伏线路1303.7千米,配电台区530个,10千伏线路1880.49千米,35千伏变电站10座,35千伏线路498千米,解决了42个无电乡(含太阳能电源解决的无电乡)、141个无电村、约9.3万户农牧民的用电问题。实现了全省县级供电企业营业区内所辖乡、村、户(含县城等城镇用户和农村用户)通电率分别96.7%、93.4%和96.5%,为构筑和谐社会、稳定政治局面、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省电力公司被广大农牧民誉为最受欢迎的光明使者、践行“三个代表”的楷模。“十五”期间,全省县及县以下用电量达56.02亿千瓦时,是“九五”末26.18亿千瓦时的2.14倍。其中,纯农村用电量12.09亿千瓦时,比“九五”末的5.91亿千瓦时增长了104.57%;农村居民生活年人均用电量由“九五”末的12.06千瓦时增长到33.10千瓦时,增长了174.46%。农村电力市场得到了有效开拓。

(李增春 刘春新)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农村电网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