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被百姓称为“民心工程”的全省农村网改造累计投入资金31.87亿元,使农村电网焕然一新,让青海电网覆盖了全省93.6%的人口,截至“十五”末,为全省农牧民减轻电费负担达7.5亿元。
现在,电给我省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过去做饭、取暖靠捡牛粪的农牧民,现在也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电灶。
在“十五”期间,我省电力部门新建和改造110千伏变电站5座、变电容量28.63万千伏安;新建110千伏线路367.5公里;新建和改造35千伏变电站52座、变电容量8.558万千伏安;建设35千伏线路1362公里;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5262公里、低压线路14620公里,新建和更换配变2231台。同时,还斥资27938万元,解决了42个无电乡(含太阳能电源解决的无电乡)、141个无电村、约9.3万户农牧民的用电问题。
改造后的农村电网普遍出现了“四高二低”的可喜现象:即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和农村用电水平明显提高;电网损耗降低,农村电价明显降低。改造后的低压电网损耗率平均为12%—15%,下降了10—15个百分点,取消了农户每月1千瓦时的电表损耗,折合电价降低0.048元/千瓦时。“十五”期间,我省还完成了大电网供电区31个县的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电价由同价前的0.65元/千瓦时降到0.424元/千瓦时,据此为340万户农牧民每年减轻负担达1.5亿元。
(小言)
标签:农电网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