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道

管理论道

新会供电发展谱新篇

  2006-01-26

 

220千伏银湖变电站

 

 

建立大客户服务中心,开展大客户增值服务

 

 

新会供电调度中心人员正在精心操作

 

架设110千伏潼海线,保障海螺水泥项目依期投产用电

 

十五”期间,在新会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职能部门和各镇支持配合下,新会供电局深入贯彻落实南方电网大政方针,扎实工作,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为新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电能保障。五年来,全区共投资近8亿元,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7座,完成了一批变电站扩建改造,架设了110千伏南沙线、新堡线、银冈线等输电线路,更新改造城乡配电网数百公里,建成了环银洲源输电网,输变电网络日臻完善,城乡电网旧貌换新颜。2005年,全区供电量达26.21亿千瓦时。

电力供应得到有效保障。在全省电网电力电量短缺形势下,千方百计保障电力供应,保新会电网一方平安。更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未雨绸缪,知难而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安全生产、电网运行、电力调度、需求侧管理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依靠地方政府部门坚强领导,做好电力供需平衡,加强设备维护,解决电网“卡脖子”矛盾,争取客户支持,实施有序用电,有效地提高了负荷利用率,调动地方电厂顶峰发电,将缺电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损失降低到了最低,全区电网未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保障了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供应。

网架布局日益完善。5年来,新会区先后建成投产了220千伏银湖变电站,110千伏仁义变电站、井根变电站、河村变电站、天亭变电站、都会变电站、潼关变电站、禾江变电站等7座变电站,增容扩建了220千伏新会变电站,以及110千伏小冈变电站、双水变电站、大敖变电站、睦洲变电站、会城变电站等,以及增加220千伏银湖变电站出线间隔,配合双水电厂新机组发电送出。新架设了110千伏银东线、发大线、银冈线、睦大线等电力输送骨干网,完善了电网架构,优化电网潮流分布,全面提高了电力供应可靠性。

城乡配电网络全面更新改造。五年来,城市主干配电网迈向电缆化,城区10千伏电网实现了分区、环网供电。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共争取全省农网建设与改造资金3亿多元,新建改造高低压配网线路,对双水濠冲线、睦洲黄布线、三江九子沙线等大批线路进行了改造,大批运行时间长、导线截面细的10千伏线路得到更新,降低了线路损耗,提高了农村供用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为降低农村电价提高了保证。还通过改革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实行农村用电管理、抄表、收费、服务“四到户”制度,加强农村供用电管理。新会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农网改造先进市。从2002年12月1日起,全区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城乡用电价格大幅降低。

供用电管理和优质服务上新水平。在抓好普遍服务的同时,开展了个性化增值服务,建立了大客户服务中心,为全区40多家用电大客户提供10多项个性化增值服务,帮助客户成功,获得南方电网公司高度评价和社会肯定。各供电营业窗口进行了规范化改造并通过了上级验收,城区客户服务中心、司前供电所、七堡供电所被评为示范窗口。城区供电客户服务中心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被评为“广东省文明示范窗口”。农电管理体制由区(市)、镇、村三级管理改革为区、镇二级管理,精减了人员,减少了中间环节,农村用电管理实行“五统一”、“四到户”、“三公开”、“两监督”、“一上墙”制度,禁止了各种电费收取中的搭车收费。全区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在大工业用户和普通专变用户中实行了峰谷电价。农村电网的完善和农电管理的加强,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村电力消费不断增长。

电力安全生产、运行管理上新台阶。电力安全生产局面稳定,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得到夯实,近年来,连续多年实现全年安全生产,并跨越了连续安全生产2000天、2300天、2600天等目标,一般事故不断下降。至2005年12月31日,供电生产连续安全运行2761天,未发生人身、电网、设备事故。电力调度迈向自动化,25座110千伏变电站中,已有20座实现了“遥讯、遥测、遥调、遥信”的“四遥”功能,实行无人值班。 

 

(本报记者 赵焕明 通讯员 许昌永)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新会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