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道

管理论道

山东电力集团当好支农、惠农“先行官”

  2006-03-20

夜色中的沂蒙山连绵起伏,云头峪、大崮顶、西红峪……山间沟壑中不时闪现的灯光,如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明珠,点亮着山东新农村的希望。

看着这万家灯火,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党委书记于世昌感慨万分:1996年2月18日,时任山东电力局局长的刘振亚,亲手为这座大山里的西红峪村8户人家合上了电闸,山东全省实现“户户通电”。 

10年弹指一挥间,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跃进。近几年来,在全国许多地方出现缺电的情况下,山东成为少数几个不缺电的省份之一,满足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这10年,山东农民生活也渐渐由温饱向小康迈进。刚实现“户户通电”时,全省每百户农民仅有电视25台,到2005年底,彩电已达到91台,还有洗衣机41台,电冰箱29台……

户户通电后,山东农村10年的变化向世人昭示,电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撬动农村市场的杠杆,是建设新农村的“先行官”。

电网改造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速

3月14日,章丘市明水街道聂家庄村个体户聂志新高兴地把4吨配件发走。精明能干的聂志新自家开了锻造厂,直接把动力电接进来就能用。“这在5年前,根本不敢想。”

“户户通电”,对山东电力来说只是个起点:农村电网不稳定、供电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农村生产用电的缺点很快暴露出来。

1998年,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决定筹资178.68亿元进行农网建设改造。有同志心里犯嘀咕:“投资这么大,农村用电量这么少,什么时候收回成本啊?”“作为企业的电力部门,经济效益当然要考虑,但作为有责任心的企业,更重要的还是社会效益,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我们做一点牺牲,在老百姓眼里那就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决策层的话掷地有声。

经过改造,山东农村供电可靠率大大提高,停电反倒成了稀罕事。

在章丘市,农网改造前,农村个体加工户要到村外架线接动力电,十分不便。农网改造后,使用新材料,动力电通到了70%的家庭。聂志新和很多村民一样,抓住时机,开了锻造厂,聂家庄成了远近有名的锻造专业村。随着动力电的进村进户,章丘涌现出许多农村经济专业村,像大棚村、铸造专业村、奶牛村,等等,全市新增农业个体户1.03万户,在家里安个机器办企业搞“庭院经济”成为章丘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寿光是大棚蔬菜之乡,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大棚承载着菜农的希望。往年供电不正常时,每天早晚卷放70多公斤重的草苫子是菜农最辛苦的事。两个妇女配合着卷草苫子经常摔倒在地。经过农网改造,村里的照明灯泡不再忽明忽暗,当地人发明了电动卷帘机,开关一摁,一袋烟工夫就完事。三元朱村村委会主任徐国华“得意”地说:“不但全村497个冬暖大棚省了力,就连吃饭都省了事!”有了充足的电,村里的超市速冻水饺、冷藏的鸡鸭鱼肉一应俱全,村民放在蔬菜大棚上的精力更足了。

“安全可靠的电力,成为山东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这样评价。

电力惠农 照亮通往新农村的旅程

山东农网改造后,电在输送中的损耗大幅降低,2002年4月1日,山东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现同价。相比农网改造前,仅此一项,就为山东农民减负20亿元。

这降下来的电价、稳定的供电,成为撬动农村消费的杠杆。冰箱、洗衣机乃至空调这样一度被农民认为“城里人才用的”电器,进入寻常农家。一些更为高档的热水器、空调等耐用消费品也成了消费热点。

不仅是日常消费,电还犹如一束束穿越阻碍的光线,把精彩的现代文明带到偏僻角落。在山东省最后一个通电的西红峪村,林清法老人告诉我们,通电后,看到了电视也看到了山外的世界,8户人家中有5户心思活络了,搬出大山进了城。林清法老人的儿子林本河,靠着木匠手艺,买了电锯,批量生产家具,在村里第一个发了“电财”。

电力也成为文明创建、基层建设的好帮手。在沂水县李庄村村委会办公室,一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用设备”柜引起我们的注意。党支部书记谭庆智说:“以前开党员会,我念得口干舌燥,不少地方还讲不明白,现在有了‘长明灯’,用上录像机、VCD,北京的讲话,不出庄也听得津津有味,对党员干部教育效果很好。”而临沂供电公司已在谋划改变农村夜晚“家里亮,街上黑”的现状,今年将在全省率先推行“村村街亮工程”。临沂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李建鹏告诉记者,“按规划,把村庄的夜晚也照亮,不再漆黑一片,但确保不给农民增加负担!”

建设新农村,如何找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子?山东电力也做出探索。长期以来,由于高损耗等原因,除照明用电以外,农村的生产用电比城市用电高不少。2005年,山东电力在淄博率先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价,采取城市工业用电利润反哺农业用电的方式,城市工业用电价格每千瓦时提高6厘,而农村工业用电则降低两毛。“我们将和有关部门积极协调,争取今年在全省开始城乡各类用电同价。”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磊的话语让人振奋。

据统计,户户通电10年,山东已建成农村电气化镇45个、电气化村247个,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进入“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电力提出更高要求。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谢明亮坚定地表示,今后,山东电力将始终不渝地坚持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三为服务”方针,研究支农、惠农的相关政策,为电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不懈努力。  

 

(记者 何勇 孟辉)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山东电力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