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了冬枣、“热”了芦苇、“活”了养殖
(本网讯)由于处于油区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农网改造以前,河口区农村任何一个村子只要附近有油井,只要几根木头桩、几百米电缆线就可以把电引到村里来。因为油田企业在使用土地时许下村民可以免费用电的承诺,所以农民就肆无忌惮地私拉乱接,几乎家家实现了“电气化”,电线连着电线,刀闸挨着刀闸,一家用着三个电炉子,一个做饭、一个烧水,另一个用来取暖。油田企业只负责供从不进行维护管理,安全问题随之也暴露了出来,烧坏锅壶、电伤人畜的事时有发生。
通过农网改造,这些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低压电网已逐步不能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于是,河口区供电公司于2005年3月开始着手进行标准用电村建设。他们投资40多万元,对10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的低压设施进行全面整改,主要是整改400KV线路、调整弧垂、更换集表箱、建设配电室、规划下户线及户内线等。通过标准用电村的建设,全面提高了农村用电水平,确保了农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如今,崭新的配电室、整齐规范的户联线、计时准确的电子表……成了农民津津乐道的新鲜事。太平乡兴华村在村外新建了一个养殖场,主要养殖貂、貉、狐狸等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类经济动物,太平电工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服务,提前进行规划设计,并对低压设施进行了全面整改。目前,河口区有冬枣园近10万亩,年产冬枣330多万公斤,冬枣的贮藏保鲜成了一个首要问题。新户乡东鲍井村的老李是最早建起保鲜库储存冬枣的人。2005年,他收购储存了一万多斤冬枣,三个月全部卖出后就净收入了五万元。他说:“现在的电价低,电压稳,服务好,大家伙都卯足了劲地赚钱呢。”东鲍井村原先建冬枣保鲜库的仅有十余家,今年又有二十多家投资建成了冬枣保鲜库。最近,该村的村支书又向新户供电所递交了增容申请。四扣街道办事处新建村的苇板加工也是炙手可热,为了确保他们安全可靠用电,城区供电所在进行标准用电村建设时将苇板加工厂也列入了整改行列,彻底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标准用电村的建设,为农村冬枣、芦苇加工、水产、养殖、畜牧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该公司还将继续投资进行标准用电村建设,大力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规范化供电营业管理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能源和优质的服务。
(东营市河口区供电公司 薄尊芳)
标签: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