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咱是装表、接电、抄表、收费啥都干的 ‘全把式’,啥都干啥都不专。 ‘营配’分离后,我们专门负责报装、维修、抢修等,一门心思扑在服务上。”12月8日,笔者在济源供电公司玉泉供电所采访时,李建中等农电工七嘴八舌地说。
济源供电公司是河南省公司18个地市供电企业中,唯一管到农电的地市供电公司,可以说是省公司农电管理的 “实验田”。今年,该公司郊区分局针对济源农村发展 “四快”:即经济发展速度快、新农村建设速度快、特色农业发展快、农民增收快的特点,积极探索农电管理新模式,把玉泉供电所作为试点,实施 “营配”分离,即营销工作与配电管理分开。这一体制上的变革,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999年,大规模的农网改造工程,推动了传统农电管理体制的革命。此前,济源市各行政村、自然村,共有806名农村电工。在紧锣密鼓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的同时,该公司积极推进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当时,由政府相关部门和电业部门组织统一考试,层层选聘出了503名农电工,纳入统一管理。农村电工和农电工虽一字之差,身份却变了。各供电所分别成立若干个电工班,分线路对农村用电进行分片包干管理,担负着抄表、收费、报装、维修、服务等任务。这一改革,对统一农村用电管理和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速度的加快,农村用电已由过去单纯的照明等向工业化、商业化转变,农村用电市场急待开发和管理,而电工班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农村电力市场的要求。比如工作交叉重复,每个农电工都是集抄表、收费、报装、维修、服务于一身,往往顾此失彼。再如,农村个体户商业用电与照明用电混用,造成电费损失;另一方面农电工任务重,电工班这种 “混岗”体制,导致分工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难以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去年10份,该公司郊区分局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采取 “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法,对省内外先进的农电管理体制进行考察,让所长们拓思路、开眼界,通过学习、借鉴,走出农电管理新路子来。为确保体制改革稳妥有序推进,他们采取试点引路、全面实施的工作思路,逐步在各供电所实行 “营配”分离管理模式,即把营销和配电划分为两个责任主体,成立营销和配电两个中心,实行专业化管理。营销中心的职责是抄表、收费。配电中心的职责是报装、维修、服务和电力市场的管理和开拓。经过试点探索后,11月份开始在各供电所逐步推广,促使农电管理走上了专业化的轨道,衍生了农电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
老百姓常说,烧火做饭,各管一工。“效率高了,能一门心思干工作了。”这是不少农电工的心声。邵原供电所电工杨立中说,以前经常是到村里头刚抄几家的电表,就接到报修电话,稍一耽搁,大半天就过去了。现在他们除了为客户提供服务外,积极开拓电力市场,按照电费分类要求,将商业用电和照明用电等划分得清清楚楚,减少了电费损失。截至目前,农电供电量达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31千瓦时,电费回收月月结零。
新体制的运行,不仅使农电工们感觉工作有针对性了,也让客户感到很方便。玉泉街道一位干部说: “专门搞维修服务的电工,对线路等都很熟,一个报修电话,分管电工不到现场,就能够判断出大概是哪里出了故障,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标签:济源,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