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作为构建信息化智能电网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电网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电网资源综合管理与可视化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
电网企业通过GIS系统,以准确的电子地图为基准,将输电、变电、配电管理与用电、调度管理,通过地理信息、空间信息、图像图表、设备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查看监测各类设备、负荷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掌握电网运行状态,提升电网企业的输电、变电、配电、调度、营销、通信的管理水平。
输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用矢量化的地形图做为系统背景图,采用GIS技术来管理和维护供电局管辖范围内的输电网设备设施之间的关系。系统涵盖了输电设备的台帐、运行、检修、抢修、规划等各方面,各类输电设备台帐进入了计算机图形化管理,满足各部门对输电网空间信息查询和分析的要求,实现对电网的可视化、空间化、自动化管理,做到科学规划、规范设计,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对供电企业生产的全面管理,极大提高电网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淅川县电业局现在正在进行各个系统的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省电力公司企业的技术人员,在淅川局指导、开展了这项建设工作。从去年年底开始,省公司企业的技术人员在淅川局人员的陪同、参与下,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对上千公里的输电线路的每基杆塔,进行了拍照和GPS定位,档距、转角度数等多个数据进行了详细的采集,并深入各变电站、供电所进行变电、配电设备的数据采集,然后,在电脑前,夜以继日的输入工作。该系统建成后,该局可对电网网络结构、供电设施的地理位置、设备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当电网发生故障时,检修人员能够快速找出停电范围,设计出最佳抢修路径;管理人员能够有效的进行资产管理、设备维护,使输电、变电、配电、通讯、计量等生产设备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生产设备的管理水平。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如今,淅川局的地理GIS系统,大体已建立起来,再经过月余的后续工作的努力,即可上线运行,电网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能够大大提高,推动了生产力的快步提升,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标签:淅川,GIS,地理,信息,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