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网浙江绍兴供电公司党委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探索与所在地社区(村居、企业)开展党群“契约化”帮扶共建新模式活动,听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供电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提升供电服务的品牌和美誉度。
一、党群“契约化”帮扶共建的实践载体
党群“契约化”帮扶共建,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探索,它建立在企业党组织与参建单位平等、互惠互利和诚信的基础上,双方签订《共建契约》,明确共建目标、共建任务、共建时间,一改过去单向服务为双向互动,互补互利,从而实现党群工作共促,资源共享,服务共建的工作目标。
绍兴供电公司把与地方社区、村居(企业)开展党群“契约化”帮扶共建工作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深化文明共建内涵,提升国家电网品牌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充分发挥供电企业特长和优势,近年来,先后与绍兴市越城区团结社区、东莲河社区、灵芝社区、铁甲营社区、百草园社区和越城区皋埠镇后孟封村、新昌县大市聚镇姚卜丁村以及浙江化纤联合集团有限公司、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等建立了以“共享资源、共同服务、共谋发展、共创和谐”为目标的“契约化”帮扶共建关系,本着条块结合、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不断深化和丰富完善党群“契约化”帮扶共建内容,紧紧围绕共建目标,明确双方职责,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充分发挥国企党群建设自身优势,根据党群帮扶共建工作目标,认真做好本单位应承担的共建任务,积极组织并共同参与和共建单位联办的各项共建活动,积极利用本单位的资源优势,为共建单位提供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帮助共建单位做好相应的建设工作。
二、党群“契约化”帮扶共建的主要做法
在具体实施中,绍兴供电公司明确帮扶共建主题,注重分类指导,结合企业实际,从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共建载体、完善共建机制等方面入手,全面启动共建工作,着力构建新形势下党群工作新格局。
一是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不断把帮扶共建活动推向深入。结合双方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和工作要求,明确双方责任,以平等、互补、发展,统筹推进共建活动。如今年年初,绍兴供电公司根据绍兴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与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下属的动力工厂开展以“携手共建谋和谐求发展”为主题的结对帮扶工作。时值春节节假日,由于此项任务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一接到帮扶共建任务,公司党政班子领导当天晚上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落实了分管领导和具体的联络员,选派了17位工作责任心强的中层以上干部参加帮扶结对工作。同时,积极依靠动力工厂的党政工团组织,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协调机制,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家访、调研等形式,进行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会同企业制订了针对性较强的帮扶共建合约。还多次派出工作人员上门为华越公司用电排忧解难,帮扶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二是立足实际,创新载体,积极谋划“1+3”帮扶共建格局。在具体的帮扶工作中,绍兴供电公司在坚持共同发展的工作总思路下,针对不同企业、不同农村(社区)的实际,提出不同的共建主题,有的方夭地开展帮扶工作。一是理思路。与结对单位一起明确结对帮扶工作目标,制订具体的最终目标。如该公司2005年在与越城区皋埠镇后孟葑村共建帮互结对中,根据村发展规划目标,专门为该村“量身定制”了创建区级和市级文明村的共建规划工作目标,帮助建立了村“农家书园”、阅报栏、宣传窗和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新建了农民健身中心,安装了村级路灯、改建了水冲式公厕,修建了43只垃圾箱,全面美化了村容村貌等。经过6年的共建共创,后孟葑村一举摘掉了“欠发达村”帽子,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从一个“贫困村”转变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8年实现了“区级文明村” 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通过了绍兴市文明委组织的“市级文明村”验收考评。二是办实事。结合电力企业工作实际,组织党团员进村入企向结对单位宣传科学用电、安全用电、有序用电知识,帮助结对村发展村级经济。如与新昌县大市聚镇姚卜丁村帮扶结对中,针对该村低压电力设施阵旧,影响村级经济发展和村民吃不上自来水的实情,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对该村高低压配电线路和农户电表进行了全面改造,与其他共建单位一起出资帮助村民安装了自来水,修建了花木交易市场,为村级经济发展带来了后劲。三是扬优势。利用企业自身多年来在党建工作中积累的优势,帮扶结对单位提高党建规范化水平。如在与越城区团结社区、灵芝社区党组织的“契约化”共建结对工作中,与共建社区一起开展文娱活动,帮扶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规范化达标建设,派出人员为社区党员上党课,帮助社区订阅党报党刊,慰问社区困难党员和烈军属,组织党团员开展志愿服务。还积极参与共建单位的中心工作,根据越城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派出人员担任社区兼职党委副书记和社区副主任,共同开展共建工作。
三是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探索建立帮扶共建长效机制。一是组织领导立体化。建立帮扶共建机构和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应的定期沟通情况、互帮互助和定期通报等制度,明确各自职责,健全共建责任机制、议事协商机制和活动推进机制,形成了双方联动、条块结合的党群帮扶共建工作网格化组织框架。二是范围内容多元化。把地方社区、村居、企业都纳入到党群“契约化”帮扶共建范围,帮扶共建单位从最初的1家增加到目前的8家。 “服务菜单”内容也更加多样化,把创建文明社区(村居)、助企转型升级、助村脱贫致富等作为帮扶共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三是激励考核常态化。结合企业实际,为确保帮扶共建工作持久长效,绍兴供电公司党委将该项工作纳入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评选表彰在共建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同时将帮扶共建工作作为对基层党组织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责任书中,平时加强督促检查,年底逐一对照考核。
三、党群“契约化”帮扶共建取得的成效
通过开展党群“契约化”帮扶共建活动,双方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一是共建文明喜结硕果。期间,绍兴供电公司于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首批“全国文明单位”,2008年被授予第二批“全国文明单位”,2011年复评通过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成为浙江省电力公司系统唯一一家“全国文明单位”“三连冠”企业。并先后三次通过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考评,连续多年在浙江省电力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年度考核中名列前茅,还被浙江省文明委授予全省“双万结对共建”活动先进单位。连续获此殊荣靠的是卓有成效地开展党的建设、电网建设、优质服务、企业管理等创建工作,同时与积极投入绍兴地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开展企业、社区、行政村结对帮扶共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是结对互促企村发展。帮扶共建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企业党组织和结对地方党组织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绍兴供电公司以创建“一强三优”现代企业为战略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连续四年实施电网建设“三个三百万”工程 。“十一五”期间,绍兴电网投产容量超过前56年的总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连续5年被授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特别贡献奖”。共建单位越城区皋埠镇后孟葑村、团结社区、北海社区等党组织在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也都己进入先进行列。新昌县大市聚镇姚卜丁村结合山区经济发展实际,走出了一条发展花木经济的致富之路,一举摆脱了贫困村的帽子。
三是营造城乡和谐社会。党群“契约化”帮扶共建活动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支持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绍兴供电公司以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对城乡电网建设改造的力度,截至2012年10月,绍兴全市105个镇2099个行政村全部通过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验收,大大改善和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提升了农村文明建设新风尚,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四、党群“契约化”帮扶共建活动开展的深层次思考
思考一:要不断强化对“契约化”帮扶共建活动的督促和引导力度。党委工作部门作为“契约化”帮扶共建活动的牵头部门,必须加大对双方开展活动的工作督促和指导力度。特别要加强与上级监管机构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制定科学的帮扶共建和实施考核细则,真正把电力企业党群部门参与“契约化”帮扶共建活动作为供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地方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思考二:要不断加强“契约化”帮扶共建活动载体建设。“契约化”是推动共建活动工作开展的有效载体,必须立足实际,不断创新,按照“问需于民抓共建,创先争优惠民生”和合作共赢的工作理念,真正加强活动载体建设,使企业履行责任与企业经营紧密结合,通过形式多样、切合实际、富有实效、以共建双方普遍欢迎的载体建设,不断推动“契约化”共建活动在创新中持续深入开展。
思考三:要不断强化“契约化”帮扶共建活动的制度建设。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党群“契约化”帮扶共建活动各项工作都有待不断提升,制度建设、阵地建设都有待规范完善。尤其是在共建帮扶的相互交流和企业在项目、人才、技术、管理方面的合作及企业自身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上都有待深化,达到共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双赢,为双方企业进一步做大作强提供不竭动力。
开展党群“契约化”帮扶共建,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国网绍兴供电公司以“跳出电力看电力,跳出国企看国企”的视角,科学审视企业自身文明创建工作,在比较中发现差距,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在帮扶中体现作为,积极履行供电社会责任,不断创新工作模式,融入社会,促进发展,真正使文明创建工作成为企业价值链条上的重要环节,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标签:党群帮扶共建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