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柳依依,茶树溢香,金银花迎风舞动……
清亮碧透的丹江两岸,夏日的淅川俨然一幅和谐的生态山水画卷。
谁能想到,这个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人数最多的贫困山区县,不仅立志走出越移越穷的“后移民时代”怪圈,更梦想着:“5年内助力建成全国最大的金银花产业基地和竹柳种植基地,全国重要的有机茶集散地……”
因电而名,也因电而荣。
“离开科技创新谈发展无异于是缘木求鱼,离开绿色电力来谈经济发展无异于是竭泽而渔。”对于淅川县电业局的领导层而言,这绝不仅仅是个响亮而动听的口号,更暗合了这座与水息息相生的中原山城发展的桎梏和新生的契机。
优美的环境、丰富的电力资源,让它相较于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效益,科技创新更无疑有着独特的后发优势,然而如何才能让这些优势资源协同发力,推进这个豫西南边陲的小县城华丽转型?
“厘清思路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依靠科技,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能找到一条创新的发展之路!”淅川县电业局局长杨红举说。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淅川电力就在全省系统率先提出并实施了“科技兴企”战略。
3年前,淅川县电业局力推“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企业发展”战略实施,将建设创新型企业作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任务,更为这座蓄势待发的中原名企注入了一剂强有力的“核推动力”。
“建设创新型企业,我们的特色在‘电’,重点也在‘电’。”
以电为轴,科技创新成了保障淅川“四大经济板块”生态安全的有力武器——2003年,依托国家重点引智项目,让淅川东、西、南、北形成了以生态种植、旅游开发、轻工制造、冶炼加工等循环发展的产业模式。
以电为线,依托中德低碳经济技术合作、全球最大的汽车减震器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一个贯通一二三产业,工农联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循环链条正在淅川形成优势。
以电为媒,不断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力度,淅川不仅引来了中关村的“金字招牌”,仅2012年,已入驻淅川的国内外知名企业达42家。一个融电子、冶金、轻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于一体的工业园区在淅川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淅川县电业局全年供电量实现54.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第一季度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增长。
发展持续向好、经济逆势增长。当“以绿色电力促进经济增长,以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推动城市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成为淅川电力人的共识, 一曲以“电”为题的创新乐章,也正在青山绿水间奏响……
标签:淅川,绿色,能源,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