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是以最简短的文句将新闻中最有价值、最生动的内容提示给受众,是新闻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受众满意度的极为重要的因素。标题既来自新闻,又反过来对新闻产生多方面的能动作用。标题制作得好,达到对新闻事实价值的提升,犹如画龙点睛,可以使新闻大为生色;标题制作得不恰当,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不但无法突出重要的新闻事实,有时还会误导受众。新闻标题的制作,要领是题文一致。突出精华,态度分明,简洁明快,可读易懂,生动活泼。制作标题虽不太难。但佳句十分难得。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标题讲究修辞,就要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格,把标题制作得生动些、感人些、优美些,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新闻要旨,以优美的形式吸引受众,使标题的表达效果精彩纷呈,魅力四现。
比喻。比喻是人们在描述或说明事物时,通过联想,用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一种辞格。用好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生疏为熟知,从而使标题形象具体。标题中常用的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如:
沉坑村农民惜土如金(引题)
新建一条街 不占一厘田(主题)
惜土如金”,是明喻,用它来说明人们珍惜土地的程度。
黄河上游水电站建设进入新阶段(引题)
胜利截流腰斩“黄龙”(主题)
黄龙是黄河的喻体,但在主题上只有喻体,隐去本体,故是借喻。腰斩“黄龙”,气势雄伟。
还有一些新闻标题采用了暗喻形式,也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如:
地方保护主义是深入打假的拦路虎(主题)
国家质量监督总局通报几起机关工作人员护假事件(副题)
比拟。比拟就是把人当事来写。把物当人来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就是把人之外的事物当做人来写,使之异化为人,具有人性、人情的一种比拟形式。如:
15年来最震撼的调查只因与互联网有个约会(引题)
联想的胃口有多大(主题)
征地造房为啥等煞人(引题)
一道公文背着39颗印章旅行(主题)
希望有关部门舍繁就简多办实事加快住宅建设步伐(副题)
“胃口”“旅行”“背着39颗印章”这些都是人才有的特征,这样的表达形象生动、逼真,而且明白易懂。
拟物其特点是用适合写此物的词语来写彼物,使此物具有了彼物的特性。如:
音乐艺术特色街医药一条街电子一条街……(引题)
院校“孵”出专业街(主题)
这样的标题具有特有情昧。使受众展开想象,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
借代。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不直接用某人或者某事物的名称或说法,而是借用同那人那事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或说法来代替。运用借代可以显示事物的特征,表达特定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增加标题的生动性。如:
无影灯下写人生(主题)
――记骨科专家邹德威(副题)
看“大红灯笼”怎样高挂芭蕾舞台
无影灯是医生做手术时的专用设备,这里用无影灯这一具有标志性的特征来代替医生这一行业,“无影灯下写入生”,突出表现了骨科专家邹德威为医学事业默默奉献的人生追求。“大红灯笼”则是指《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个舞剧。
引用。是指借用他人的话语或语句来概括新闻内容(诗词佳句、成语、俗语、谚语、顺口溜、歌词等),以增强标题的表现力,使标题更精炼生动、富有文采和感染力。如:
春上说的话秋后不变卦(主题)
花桥乡采取措施狠抓政策兑现(副题)
懒汉回头赛过牛(主题)
王福康承包9亩粮田后勤劳耕作喜获丰收(副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主题)
――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师生畅谈“凝聚力工程”(副题)
路见不平一声吼(主题)
中国记者加强舆论监督频频重拳出击(副题)
第一个标题是引用顺口溜。说的是农村的事,用的是农民的话,读之上口。听之悦耳,品之有味;第二个标题引用谚语,使标题精当有味,意趣盎然;第三个标题引自李白诗歌《赠汪伦》,标题清新脱俗,意味深长;第四个标题引用的是刘欢唱的《水浒传》主题歌的歌词。有很强的震撼力,容易引起受众强烈的心理共鸣。这几个标题都是直接引用。也有用简接引用的,就是将原话的文字加以缩减,保留其主要意思。
双关。指利用语言的相同相近或语义的多指性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兼有两重意思,造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效果。在标题中使用双关,可使标题含蓄曲折,弦外有音,生动而幽默诙谐。如:
彩云又向高处飘(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