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天地 > 新闻理论与实践

新闻理论与实践

巧选角度写导语(二)

作者: 王本琴  2009-11-12

四、选择受众最关心的角度

前几年,香港发生神秘病毒事件,引起内地媒体的广泛关注。国内有关这起事件的报道中,《京华时报》的新闻导语就显得别具一格:“针对市民普遍关心的香港31名儿童感染神秘病毒事件,昨天,市卫生局表示,目前北京尚未接到类似病例的报告,也未发现任何不明病因的传染病发生,但已作好应急准备。市民只需做好日常的预防保健措施,不必因此产生恐慌。”

这个导语之所以与众多媒体有所区别,很重要的就是选择了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角度。它不是泛泛地去报道神秘病毒事件,而是站在报纸特定读者群北京普通市民的角度去报道,回答了市民普遍关心的“本市有没有发现类似事件?”“政府为此做了哪些工作?”“市民在预防中应注意些什么?”等问题。每一个新闻媒体都有自己特定的受众群。要写出富有个性的导语,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努力反映广大新闻受众最为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要反映与大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很好地满足受众的求新心理、求近心理和得益心理。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轻而易举地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五、选择最能切中要害、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

选择导语的写作角度,既要善于观察,更要善于思考。观察的环节,在于收集素材;思考的环节,在于整合素材。能否将必要的素材收集到手,反映了一名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能力;能否将素材整合好,更是一名记者业务素质的综合反映。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记者同时去采访同一件新闻,看的是同样的事实,听的是同样的介绍,写出的稿子却截然不同,有的不加选择,只是按照事情的发生过程,将事实被动地叙述一遍;有的却按照主题思想的表达需要,大胆取舍,整合自如,能动地反映新闻事实。这里的区别,主要发生在思考的环节。比如有一篇消息的导语这样写道:“出了事故的没被处理,没出事故的受了处分。这是某防化团防事故工作中出现的两个‘怪’现象。”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来出事故的属于正常驾驶,事故责任完全在对方;没出事故的,属违章驾驶,潜伏着很大的事故隐患。稿件提醒部队不要一出事故就大惊小怪,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分析事故原因、引以为戒上,引导读者抓住防事故的关键,走出防事故的误区。稿件主题思想较为鲜明,原因就在于作者将两个性质不同的关联事件放在一起去报道,找到了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切入点。

由此可见,要选择最能切中要害、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就要善于将具有强烈反差的事实与事实、背景与事实、原因与结果等矛盾的对立面结合在一起去思考、去表达,因为这个角度是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地方,也是最能帮助读者认识事物本质的地方。从这个角度报道,会对读者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冲击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选择读者知识水平最易接受的角度

媒体报道的新闻事实,有些是读者熟悉的,有些是比较陌生的。特别是医疗、科技题材的报道,往往技术性强、专业词汇多,从专业角度报道往往难以被读者接受。因此,要注意选择读者知识水平最易接受的角度。比如,某学院与某医院曾研制出一种有关心功能监测的医疗仪器,对一般群众来说,很难引起兴趣。《解放军报》在报道这一消息时,曾用了这样一条导语:“你想知道你的心脏健康状况吗?一种新仪器1分钟内能告诉你35项参数。这种仪器叫心功能监测微机处理系统,是第二炮兵学院和161医院共同研制的。……”对于类似的事件,读者关心的并不是这一成果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内部构造怎么样,而是对普通百姓生活有何意义。导语写作要接近读者,就要多从他们有兴趣的地方去考虑。必须注意使新闻宣传通俗化,让专业人士看得懂,让非专业人士看得明白,以便于他们理解,更便于他们接受。

七、选择最富人情味的角度

要注意发现那些人情味较浓的感人细节,捕捉容易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敏感地带和表达方式,并以此影响读者的思想感情。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人数超过千人,美联社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曾用了这样一个导语:

美联社美国芝加哥9月8日电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死亡者今天超过1000人。这些死去的男女将士来自城市和乡村。他们当中既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50多岁的丈夫和父亲。无论年龄、背景如何,这些人具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再也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这个导语在反映新闻事实的同时,也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情感,使作品充满着很浓的人情味。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更要怀有一颗同情心,在新闻采写中全身心地投入,带着感情感受新闻事实、采写新闻稿件。要注意抓住那些诸如冒险、冲突、幽默、悲欢离合、两性、反常、个人利益等富有人情味的东西,将感情倾注笔端。此外,还要注意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尽量使故事情节奇峰突起、波澜起伏。

来源:《新闻世界》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