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天地 > 新闻理论与实践

新闻理论与实践

巧选角度写导语(一)

作者: 王本琴  2009-11-12

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对导语在新闻写作中的地位,都有一个基本认识,那就是导语在新闻作品中最重要、最精彩,是文章的精华、路标和“广告”。导语写得精彩,就能紧紧抓住读者,使其穿门入户,通阅全文;导语写“砸”了,整个文章也就没戏了。正因为如此,许多名记大腕对导语的写作极为讲究,常常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有的甚至翻来覆去、几易其稿,唯恐自己写的导语没有个性、落入俗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是,翻阅手头的报纸,大多是些形式单一、结构老套的模式化导语,读来枯燥乏味,缺少新意,令人生厌。

出现这种现象,有写作技巧的问题,也有对导语写作的认识问题。应该看到,导语作用的多样化,决定了它有时是为了突出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有时却是为了吸引读者通阅全篇。从新闻价值上看,它并不一定是均匀地体现在新闻的诸要素上,也不一定平衡地体现在新闻事实的方方面面。它既可能体现在新闻事实上,也可能体现在主题思想上;既可能体现在新闻的所有要素中,也可能体现在某一个或几个要素中;既可能体现在新闻事实的全过程,也可能体现在新闻事实的某些关键环节。从引导作用看,它吸引读者的地方,可能是新闻的主体,也可能是某些局部情节,甚至可能是某一瞬间。从传播事业的发展前景看,受众对新闻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也要求我们的导语写作更富有个性。笔者认为,根据新闻内容的具体情况,用心选择独特的、最能凸显新闻价值的角度,是写出精彩而富有个性化导语的关键。下面就谈一谈我在这方面的肤浅体会。

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样一个单位,同样一个人物,同样一个事件,不同记者会有不同的观察分析角度。即使同一个记者,如果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倾向。因此,能不能写出一条个性化导语,很重要的是看能不能选择一个最有新意、最能揭示新闻价值的角度。

一、选择最能反映本质特点的角度
  
每一个新闻事实,都有许多观察角度,但并非每一个观察角度,都能写出个性化导语。只有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角度,才能客观揭示新闻事实的内在规律,写出富有新意和吸引力的导语。一些新闻导语之所以出现雷同、一般化,很大原因就是没能发现事物的个性,没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

新华社1977年11月23日有篇对外新闻《中国粮食价格稳定》它的导语没有采用“中国粮食价格多年来保持稳定”之类的说法,而是用“中国城镇居民每天到粮站购买粮食时,很少看价目表,因为粮价多年不变。”来作为消息的导语。记者抓住这个常见的但一般人却又容易忽视的形象实例来表达粮价长期稳定的新闻主题,不仅非常传神和有说服力,而且抓住了报道对象的本质特征。这告诉我们,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才可能使导语富有新意。

二、选择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角度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会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产生必然联系,会不可避免地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我们要写出富有个性的导语,就要善于捕捉和发现那些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新闻事实,选择最能展现时代风貌的角度,以此回答解决社会变革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山西日报》1997年2月11日发表了一篇独具特色的消息《固邑村打出“省际倒蛋”》,消息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在晋中平川一带活跃这一支有100多农民组成的“倒蛋部队”……他们每天开着50多辆农用三轮车走村串户收鸡蛋,然后回村打箱包装贩运销售到外地,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996年这支队伍售蛋100多万公斤,70%销往广州、珠海、江西、包头等外省市场,成为冲出娘子关的“省际倒蛋”。这篇消息的导语之所以很出色,关键在于作者捕捉和发现了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新闻事实,选择了最能展现时代风貌的角度。“倒蛋部队”一词生动地展示了晋中农民纷纷投入市场经济大潮的壮观场面,让人读后难以忘怀。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要使新闻导语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就要将眼光时刻注视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意用上级的指示精神去衡量新闻事实,选择报道侧面。其次,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时代痕迹,很可能就是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矛盾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很可能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佳切入点,选择这样的角度采写稿件,其针对性就会更强一些。

三、选择最有新意的角度

导语的新意,不仅体现在时间概念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新闻内容上,也就是说,你报道的内容,只有在许多读者事先并不知晓甚至连想都想不到的情况下才有新意;有些新闻信息,尽管已被人知晓或很容易被人预料到,但如果能从中选择出不被人知晓或出人意料的信息,同样也具有新意。实践证明,新意是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一条标准,也是最具诱惑力、最能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只要能选择出最具新意的角度,写出的导语就容易出新。

   

来源:《新闻世界》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