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天地 > 新闻理论与实践

新闻理论与实践

电力新闻稿件要突出“三新”

作者: 孙存华  2009-10-27

因为热爱所以深入

很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写一些东西,这个时候我的思绪不会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可以无拘无束尽情地通过键盘来抒发我的情感。也许这是我的一个习惯,或者说是一种毛病。是新闻通讯员这个特殊的岗位让我有了这种特别的感受和体验,它陪伴我度过快20多年愉快、激情的时光。

我是一名电力系统的兼职通讯员,平时办公室的各种总结材料就很忙,但是只要我有第一手新闻写作素材,人就显得格外精神,哪怕写作奋战到深夜甚至凌晨也不觉得累,一天感觉很充实。这种感觉很奇妙,或许新闻写作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我缓解压力、疲劳的兴奋剂。

对于行业新闻,我的理解是:兼具社会影响与行业价值的新闻才是最好的好新闻。要成为一名称职通讯报道员,对所在企业以及这个行业,必须要有真挚的热爱、深沉的关注和细致的了解,才可能判断出什么是真正的新闻。

记得还是当通讯员不久,在参加《华东电力报》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时,一位老师上课时提到,有些稿子,如果能转换格式,让文章有神韵、有特点、有文学色彩、有故事情节,让大家爱读,上稿的把握性就大。

从此,我就牢牢记住了老师的话,于是就在写稿过程中不断加以运用。供电服务地方经济这方面的通讯报道年年写,上本省电力报都很难,内容也难超200字,要放在全国电力系统的层面上稿就更不容易。2007年6月,我采写的《用汗水浇灌美好明天》的2000多字通讯在《中国电力报》三版发表,起到了很好宣传作用,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在日常学习中,我比较注意看大报标题的技巧,经琢磨后发现,大多数好的标题都是具有艺术性的,都是可以让人过目不忘,然后捧着文章读下去的。所以我在写稿中,力求让标题美一些、文采一些以吸引读者继续看下去。如2008年写的《金牌服务解难题》、《诚信服务送到家》、2009年写的《春节,我们在岗》、《平凡岗位写人生》、《紧张的23小时》等文章就比较注意这点,事实证明,这些文章的标题还是吸引到了编辑老师的注意,上述作品也陆续在《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报》、《农电管理》等国家级媒体得以发表。

要写好新闻报道稿件,要突出 “三新”

从我写新闻报道的20多年来看,我认为,要写好新闻报道稿件,主要要突出 “三新”:

一是内容新颖。报道的事件必须是最近发生、开展或最近结束的事。如果你要报道的这件事其他地方已经发生,已经被别人报道,那你就应该对这个新闻事件重新考虑布局,寻找新的有价值的素材加以报道。

二是标题要新。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只有抓住编辑的视线,才能让编辑有接着看下去的愿望,这样,你的稿件就比别人的稿件多了一份刊登的希望。同时,读者面对五花八门的新闻,也是匆匆一扫而光,如果没有新奇的题目和内容是不会引起读者的注意的。因此,从编辑和读者两个方面来说,一个好的标题是不可缺少的。

三是立意要新。写一篇新闻报道,要从自己独特的视觉出发,寻找可以报道的亮点。要想写一篇高质量的稿件,要经过取材、酝酿、撰写、修改、校对等等复杂的环节,而且这每一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人云亦云的稿件只有让人反胃。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因素是多方面的,而针对事件发生后别人的观察和评价也是多方面的,如何从这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找出你所需要的东西,辨伪去妄、去粗取精是作为一个新闻报道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通过自己20多年的努力,我终于从一名不懂新闻的门外汉变为了一名电力新闻通讯员。现在对于新闻写作写起来算是得心应手,并且略有一些收获和成就。多次被省市公司授予“优秀通讯员”称号。我知道这是对我的一种鞭策和激励,它鼓励我在新闻写作地道路上不断的前进。我为从事新闻工作而感到快乐和自豪,它使我的人生不再黯然失色,充实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

正是对企业的那份挚爱,激起我对新闻写作的苦苦追求。每写一篇文章,每发表一篇作品,都有许多读者或同事向我报喜,领导不断肯定和鼓励,在欣喜之余我感到身上的责任更大,不管今后的新闻写作道路有多少崎岖与坎坷,我将执著走下去,用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电力事业的宣传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