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任宣传三年中,撰稿摄影两相映。
调集键盘十万兵,豆花飘香泉叮咚。
莫道绿叶情怀浓,我心依旧笑春风。――题记
近年来,写作似乎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尤其是撰稿、摄影,几乎挤占了我绝大部分工作时间(兼职学校宣传,属份内之事)。每当有佳作发表、论文(课件)获奖,常常童心未泯,喜不自禁。耍笔杆子的差事尽管十分辛苦,但也乐在其中。盘点发表在校园网上的新闻,已远远超过十万字,发表在各级各类报纸上的稿件有七万余字150多篇。一路走来,泉水叮咚,豆花飘香,颇有几分成就感和自豪感。文章谁都可以写,但人家媒体未必采用,须用“心”去写。新闻是可以经营的。在此,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别具慧眼找新闻
俗话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此话虽然有点不雅,但它一语中的、寓意深刻。尤其是校园里,每天发生的事情,都很普通、很平凡,不可能惊天动地、轰轰烈烈。你开运动会,人家也在开,可能规模比你还大;你举行艺术节,人家也正举行,可能比你还精彩。如何报道才能与众不同?怎样撰稿才能别出心裁?关键要找准新闻采写的角度。
一个事件、一次活动,有没有新闻价值,要靠作者去观察、去挖掘。找准新闻角度去挖掘一个普通事件不平凡的价值,善于以小见大找到它的特别之处,才能出奇制胜。上级领导的关怀、各级部门的视导、老师们的获奖、同学们的进步、教科研成果、校园里的好人好事等等,都有令你我感动的地方,都可以积极去报道、去宣传。校园人很可爱,校园事亦精彩。借一双新闻眼,你会发现“风景这边独好”!
二、充满激情写新闻
新闻事件,只有先感动了作者,才能感染读者。新闻只有让读者喜欢看,一气阅读完,才能了解事件的原委,才会产生情感的共鸣,继而达到宣传的效果。新闻要求作者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用事实说话,简明扼要地把事件叙述清楚即可,不必描写和议论。尽管新闻是说事的,不能带有作者个人任何的倾向,但我认为字里行间可以包含作者的情感。主题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新颖别致,才能引人入胜。
作者只有对整个事件或活动有全面、清晰的了解,才能客观真实地做好报道。作者只有亲自参与了活动全过程,对整个事件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体会,产生了写作的冲动,撰稿时才能满腔热忱、激情澎湃,进而一气呵成、一挥而就。试想,一个对写作不感兴趣的人,一个对事件知之甚少的人,一个仅为完成差事潦草应付的人,怎会写出精彩纷呈的文章?没有创意、缺乏新意,连自己都不愿多看、味同嚼蜡的蹩脚文章,谁又会给你刊登、发表?
三、反复推敲改新闻
三百字、五百字的新闻“豆腐块”,要想刊登、见报,其实并非易事。不仅仅要符合新闻撰写的基本要求,更应做到新颖别致、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凝练贴切。因此,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甚至标点符号的运用,都必须经过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的提炼才行。浓缩的是精华,发表的是精品、是佳作。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新闻稿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初稿完成后,经过作者或他人的初步修改、领导的审核、再次的修改,最后才能拿去投递或报送。这中间,至少修改了三至五遍,该发现、该避免的问题也就差不多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凤凰涅 ,百炼方能成钢。
四、千方百计发新闻
即时性(时效性)是新闻的一大特点。一篇新闻稿,如果不被及时采用或发表,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辛辛苦苦大半天甚至一晚上的心血,就算白费了。即便是自己感觉写得不错,哪怕文采飞扬、新颖别致,因版面有限或竞争激烈而无缘报端,只有自认倒霉、暗自叹息了。“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所以,既然撰写了,就要千方百计让它见报或发表。年末岁初,评选优秀宣传工作者和优秀宣传单位,主要依据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的稿件多少而定。“猫论”定律下,胜者为王。
新闻宣传要“投其所好”。每家报刊或网站,都有自己的风格,出版日期也各不同,撰稿和投稿时应区别对待。特别是教育新闻,许多报刊一般每周才出版一期,版面又非常紧张,因此,稿件采用率较低。一篇新闻,我经常采用多种风格、不同的标题去撰写,一稿多投增加成功率。如:对胜利教育管理中心第十三届现场作文竞赛的报道,我分别以“胜利第十三届中学生现场作文开赛”、“胜利教育管理中心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和“胜利七中积极参加管理中心第十三届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为题进行撰写,稿件被《胜利日报・新生活》、《胜利教育报》、《胜利教育信息网》和《胜利七中校园网》先后发表与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