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时发表了重要讲话,突出强调了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五个必须”任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新形势,面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新任务,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以便通过改革创新,让主流媒体声音更权威、更响亮,让舆论引导更有力、更有效,是摆在我们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一、创新理念,科学发布
新闻应是广大受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是受众普遍关心和共同感兴趣的重要事实,是媒体第一时间采集、发布的各类重要资讯。
创新新闻宣传,必先创新理念,重在科学发布。
一是在新闻宣传的把握上,应当做到围绕中心更自觉、服务大局更主动、贴近实际更紧密、引导舆论更有力、新闻提速更快捷、内容鲜活更引人、标题醒目更生动、文风朴实更耐读,让媒体发出的声音更权威、更响亮。
二是在新闻宣传的要求上,应当做强主题新闻,服务主流读者;突出视觉中心,创新版面设计;强调新闻提速,重视新闻提质;国际新闻中国化,中国新闻地方化;以图片带版面,以图片带新闻;以标题带版面,以标题带新闻;以栏目带版面,以栏目带新闻;以头条带头版,以头版带各版。
三是在新闻宣传的策划上,应当把抓住党和政府关注、广大百姓关心的结合点、共鸣点、兴奋点,作为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和主要新闻价值取向,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及时性,提升新闻宣传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四是在新闻报道的选题上,应当把握大势、放眼全局、抓住问题、关注话题、提炼主题、精挑选题。以加大信息量,增强新闻度,以注重评论针对性提升引导度,以强化深度报道增强厚重度。
五是在新闻宣传的方法上,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遵循新闻宣传规律,力减工作味、八股味,力改说教式、灌输式,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老百姓的视角,用老百姓的感受,提炼老百姓的语言,回答老百姓关注关心的问题。
六是在新闻宣传的手段上,应当突出一个“新”字,善于整合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有效传播手段,使新闻报道思路新、策划新、选题新、内容新、角度新、标题新、文风新,增强新闻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为此,创新新闻理念,需要我们科学思考、科学观察、科学分析、科学判断、科学策划、科学把握、科学选题、科学整合、科学表述,从而实现科学发布。
二、创新内容,权威发布
时代在发展,受众需求在不断增长,媒体必须创新报道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常“报”常新,吸引受众眼球。在新闻宣传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新闻宣传的内容创新,关键是要找准两个结合点。就是说,要抓住党和政府关注、广大百姓关心的结合点、共鸣点,抓住宣传主题与新闻元素的契合点、碰撞点,由此展开突破。具体来说:
一是要捕捉最新事件――寻求亮度。传播学表明,受众总是对最先发布的消息及其源头最为关切,这是新闻媒体创新内容的重要一环。前不久,就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问题,中央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媒体在第一时间准确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做到不瞒报、不漏报、不迟报、不错报。这就给媒体在第一时间快速准确报道突发事件,提供了“上方宝剑”,媒体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抢夺新闻首发权,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准确及时、快速到位、公开透明、开放有序地报道公共突发事件,做到先发制人、先声夺人、先入为主。
二是放大新闻元素――突出高度。有高度,才有引导力,才具影响力。媒体要从大局、全局出发进行权威发布;对于事态的发展、运动的趋势要总体把握。要处理好个别与一般、主流与支流、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高屋建瓴之势为读者指明方向。安徽日报就提出,要“站在同步卫星看世界,站在珠穆朗玛峰看全国,站在黄山顶上看安徽”,做到“世界新闻中国化、中国新闻安徽化、安徽新闻中国化”,追求新闻的高度和覆盖面。
三是开展背景调查――挖掘深度。对人们未知的新闻事件进行独具匠心的深度开发,体现了新闻人的胆识,也体现了新闻的价值。这就要求媒体的报道应该成为一种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立体式深度报道,深入而系统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解释分析事实,阐明事件因果,揭示事件本质,预测发展趋势。从新闻实践来说,有两方面的报道要积极主动做好:一方面,要做精热点报道。社会热点,实质上就是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注的结合点,做精热点报道,关键是要处理好大与小、轻与重、急与缓、内与外的关系,做到现场报道事件真实的情况,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新闻,满足广大读者强烈的知情需求。只有这样,新闻媒体才能保持权威性和话语权,才能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做透深度报道,就是通过翔实的材料、明确的主题、生动的叙事,集中的形式,以政治家总揽全局的头脑、专家去粗取精的能力、社会学家分析问题的能力、作家娴熟自如的写作本领,深入剖析事件,引导社会舆论,更加有力有效地宣传党的主张,满足受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