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闻摄影记者,如何在报道上不断创新,满足读者的需求呢?笔者认为,这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新闻摄影要消除几个误区
误区一:“苦新闻”易出片
在我国的摄影界,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许多摄影者总爱往中国的西部跑。不言而喻,中国西部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貌,是摄影者们倾心表现的对象,这使许多摄影者趋之若骛。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有些摄影者心目中,中国的西部往往与贫穷落后相联系,而贫穷落后也是一些摄影者热衷反映的内容。综观国内摄影报刊上发表的图片报道,我们不难看出,反映贫困、落后、愚昧的题材占了绝大部分,正说明了这一点。
在新闻摄影界,人们往往把以战争、灾难、贫困为主题的新闻摄影叫做“苦新闻”。照一位国内新闻摄影大家的话说,“苦新闻”很容易出片子。在这种认识和观念引导下,于是,当摄影者选择题材时,苦新闻就成为了首选。这样的一种结果是,当人们纷纷把镜头对准“苦新闻”并为之“矢志不渝”时,新闻摄影的题材的选择便陷入了一个误区。
对我国改革发展中产生的许多新生事物视而不见,仅仅靠一种愤世嫉俗或道义上的责任感去一味地反映“苦”,那么,新闻摄影报道的题材和内容只能是越来越趋于狭窄和单一。
我们的摄影记者们,除了反映世间的“苦”,更要反映人间的“乐”;反映变革的社会,反映变化的人们;反映自己身边的事,反映自己最熟悉最理解的人。
误区二:“一图胜千言”
在新闻摄影报道实践中存在有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那就是人们在喋喋不休地谈论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和画面组织形式时,却忽视了――至少是轻视了新闻摄影的另一组成部分――文字。有相当一部分摄影者在采访过程中只注意了照片的拍摄,而忽视了收集必要的、用以形成文字的丰富详实的资料,把文字说明看成了图片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附属成分,以致影响了新闻摄影报道的效果。
“文字是指向照片背后的语言手指”。读者在看报刊上的图片报道时,必定是先看照片,紧接着就会看图片的文字说明,然后又会回到照片上,直到照片和文字说明相结合所报道的这一新闻被了解为止。文字在新闻摄影报道中具有照片不可替代的作用。既然照片很少可以单独地代表完整的意义,那么在对待照片和文字的关系上任何的厚此薄彼都是不可取的,所谓的“一图胜千言”在新闻摄影报道中更是荒谬的。
误区三:新闻摄影无需艺术性
摄影技术发展到今天,许多人机械地认为,所谓新闻摄影,就是一种纪实性摄影,就是见啥拍啥,随心所欲,不讲究艺术性,艺术性是艺术摄影的专利。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看看很多成功的新闻摄影作品,它们不仅不反对和排斥艺术性,而且非常艺术,具有更高层次上的美学追求,是一种纯朴之美,真实之美,一种莫可名状的美,只是新闻摄影的艺术性因具体作品的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
很多时候,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往往是水乳交融、相互融汇的。我们更应该关注二者之间的一致性,那就是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美的,它们的分歧在于美的形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