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纪实摄影与艺术摄影理论甚多,三者摄影的源流、特性、范围、功能趋向、任务、规律等等,都是有待逐一探讨,其最重要的还是新闻摄影、纪实摄影和艺术摄影应用最广泛。同时它们也是摄影门类中最主要组成部分。
三种摄影都是独立门类。包括流存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大凡衣、食、住、行、耕作方式、工艺制作、民族、村落、宗教、礼仪、传统手工业作坊、艺术等。陋俗也不例。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是历史长期以来适应生存环境的象征和必然规律。同时它又是一种历史传承的具有民族发展各个阶段文化背景的个性和生存在这个阶段,只有对具体社会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和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只有理解和挖掘,才有可能把握新闻摄影、纪实摄影、艺术摄影的丰富内涵。所以,三种摄影常常需要比较准确的文字资料,并采用系列的拍摄整理方式比较适合。
一、新闻摄影是纪实化、还是艺术化?
历史长期以来,新闻摄影、纪实摄影、艺术摄影都是摄影的热门话题。“风情热”“边陲热”“宗教热”风光等,久盛不衰,这原本无可非议。但搞摄影行内人士大都着眼于事象的新的热烈。或是奇、特、怪、迷迹于服饰罕见,色彩艳丽,或热衷于人物形象的苍老淳朴、或浮光掠影、或借景抒情。而且大都是全国59个民族中所发生的内容。
现今摄影大军遍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摄影体载非常广泛,它包罗万象。新闻摄影它是反映当时发生的新闻事件,纪实摄影它是记录即将发生或已发生过的事物,艺术摄影它是将某一景、一物进行艺术化,然后表达给读者对象。这三者摄影任何一种都必须具有较高文化水准。譬如,电视剧是先有脚本然后才有电视画面,而摄影同样如此。现在大家通病是先拍照片后命题,最后是作者不满意、编辑不满意、读者更不满意。凡是有人类活动参与的事物,好坏,先进的或糟粕,它都与新闻、纪实和艺术三种摄影分不开并有直接联系。如没有人类的参与就没有记载,同时也谈不上摄影。
二、弘扬民族文化新闻摄影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一个文明古国,民俗事象的生动再现和阐扬,不仅有助于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而且还能有效地帮助民众认识国情,传统文化的悠久,以及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中国新闻摄影在国际中的重要地位。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新闻摄影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同样需要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展示,传播、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促进跨世纪文化的沟通,也有助于旅游资源的发展,如今我国摄影行业不断向高科技发展,各摄影队伍不断增加和扩大,它们各自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三、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不能摆拍
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范畴很大,它不受任何条件约束,图片新闻与纪实图片是要有真实性和准确性就可以,不需要导演和虚构新闻,更不需要制造新闻。目前有些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自由发生的。很不受业内同行欢迎。所以能真实地记录新闻实事未来面目,它将成为对时空转换之后不可再现的珍贵文献。从某种意义上讲,摄影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同样是利用不同手段作着不同的学问。同时它也有组织行为和群众行为。新闻摄影最注重时效性和真实。而艺术摄影最讲究艺术价值的完整性,从主题到拍摄,到加工图片都是有严格要求的。看图如看文章,图片中的内涵它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聪明智慧和民族结晶。从不同角度看,它的文字成分更超想象力。同时新闻图片也要具备新闻三要素。
古建筑、名胜古迹已有几千年历史,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这是东方人的骄傲和自豪。如民间旺火,成千上万老百姓要围着旺火正反转三圈,表示去病免灾,生意兴旺。古代时期的脸谱、女人缠小脚都是民间的一种文化和习俗。名胜古迹,北京故宫、自然风景区,黄山、张家界等都是新闻、纪实、艺术摄影的范畴,它可以要用任何摄影手段去宣传它。
有些作者搞摄影大半辈子了,还没有光光彩彩的在报刊发表过一幅属于自己诚心如意好新闻图片和艺术摄影作品。别人拍啥他就拍啥,自己没有明确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就是拍上一辈子也不能甩掉拐棍,显然片子就是获了大奖,但成绩还是有别人的一半。自己不过就是借助照相机按了一下快门。否则永远不明白什么叫新、什么叫旧、无法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