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古今中外,出现过很多让总编青睐,让作者信赖,让同仁敬佩,让读者赞赏的编辑。搜寻、复述和读者一块回味他们的那些经典的编辑个案,为有志于新闻行业的人提供一点新闻的滋养,是我们开设这个栏目的初衷。
但愿我们的愿望不会落空。
一提起“抢”新闻,人们常常想到记者。的确,记者如果在采访中总是“马后炮”,出手又总是慢半拍,他的处境恐怕就相当不妙了,能不能端住记者的饭碗都不好说。
其实,何止是记者,编辑也应该“抢”――抢编发的速度。
发生在湖南永州日报社的一件事,深刻地说明着这一点。
读过柳宗元的千古名篇《捕蛇者说》的人,都会记得,“永州之野产异蛇”。这件事就缘起于永州和永州的蛇。
话说永州有个农民企业家周大武,他办起了全省第一家农民股份制企业“永州之野异蛇实业公司”,把自己的“异蛇产业”搞得红红火火。2000年11月,在我们国家制定“十五”发展计划的大背景下,周大武和他的38个股东也接连开了几个会,研究怎么才能把自己的“异蛇产业”发展得更快些――他们把这叫做自己的“十五”计划,但还没有最后确定下来。这事儿,被永州日报记者蒋剑翔知道了,他立刻意识到,这会是大新闻,这是好新闻。他叮嘱周大武,你们下次再讨论“十五”计划时,务必通知我。蒋剑翔一直等到12月29日,又一次会议终于召开了。30多个股东既认认真真,又无拘无束,大家畅所欲言,热烈地讨论着怎样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
会议一直开到下午1点多。耳闻目睹了股东会议的蒋剑翔,兴奋不已,他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了一篇现场感很强的新闻特写《“异蛇村”农民三审“十五”计划》,并立即给报社总编办公室打了电话,说明有急稿,请求在一版预留900字的版面。可是下午4点,他却被告知:“今天的稿子已组好了,发不下!”编辑还进一步解释说,一版已经有一条特写,两条特写不能同时发,你这篇留到下期上头条吧!
下期?那怎么行?当天是12月29日。第二天是30日,是周六。而当时该报社星期日无报。“下期”就意味着是星期一。而星期一就是2001年1月1日了。那就意味着这条新闻要“跨世纪”了,那就意味着这条大新闻将失去时代的大背景!离开了这个大背景,这条“活鱼”、这条“鲜鱼”,不就变成了“死鱼”、不就变成了“臭鱼”了么?
蒋剑翔急了。不管头条不头条,不管一版不一版,哪怕是二三四版的最后一条,只要能发出去就行!在他的坚持下,这篇特写终于乘上了永州日报20世纪最后的一班车,在三版头条推出。结果是:因为这篇新闻特写的新闻含量太珍贵了,它在获得了永州日报2000年度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逐级三次获奖。其中最高奖项是荣获了第十届“湖南新闻奖”。
请允许我们设问,如果这篇新闻特写当天没有挤上版面,三天之后即使是发在一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它还会有那么高的新闻价值吗?它还会在后来的新闻评比中赢得评委们的青睐吗?
时效性,是新闻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和一个最重要的原理,是衡量一条新闻价值的决定性的因素。新闻的发表和新闻事实产生之间时差越小,新闻的价值越大。这一点,做记者的恐怕比做编辑感受得更真切些。而这,也正是我们写这篇文章的理由。因为,仅仅有记者的“抢”是不够的。记者急,编辑不急,记者“抢”,编辑“拖”,稿子到手慢慢编,慢慢地审,慢慢地发。这样干,很多的新闻大概就都变成明日黄花了。那岂不是既误人又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