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是关于火箭、导弹发射之类报道中的常用词。近来结合参加评报对新闻标题制作进行了一番研究,我感到将“精准”一词沿用到对新闻标题制作的评判上很有必要,也颇为适合。
用“精准”评判新闻标题,至少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精,即精练,精彩;第二层是准,即准确,恰当。
所谓精练,就是用字要少,造句要短。在包含信息量相同,所占版面相同的情况下,标题用字越少,句子越短,其精练度就越高,同时其醒目度就越高,视觉冲击力也就越强。今年以来,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神七上太空……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给媒体工作者带来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也确有不胜枚举的高水平标题见诸报端。其中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并被业内专家啧啧称道的,大部分是十个字以内的短标题。一项测试表明,读者对报上新闻标题能够做到一目了然、过眼不忘的,大都在七字之内,超过10个字的几乎没有(直接引用古诗词中七言对偶名句者除外)。由此可见,字少句短,对新闻标题是否可达到精练的标准至关重要。
所谓精彩,就是生动,形象,文采飞扬。其主要方法是善于发挥汉字独有优势,娴熟而巧妙地运用双关、比喻、拟人、借代、对仗、谐音等修辞手段,以达到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效果。如北京日报关于我国举重运动员破纪录的报道以《壮举》为题,关于林跃、火亮跳水夺冠的新闻以《月亮之光》为题,关于游泳夺金牌的报道以《泳破纪录》为题,关于外国友人学用筷子的图片新闻以《筷夹,筷乐》为题;北京晚报关于博尔特百米飞奔的报道以《魔鸟出巢》为题,关于高低杠出色表现的报道以《杠上开花》为题,关于奥运主题歌演唱的报道以《刘欢莎拉什么味儿》为题,关于神七的报道以《神气》为题;信报关于仲满获击剑金牌的报道以《剑证历史》为题等,均可以说是双关、比喻、谐音之类修辞手段成功运用的范例。
为使新闻标题富于节奏,除运用修辞手段之外,还要讲究字句的阴阳平仄,这就要求我们的编辑记者乃至总编辑们还要掌握一些诗词格律方面的知识,具备一些音韵艺术方面的修养。
至于新闻标题的“准”,往往比其“精”还要重要。倘若为了追求标题的生动、形象、俏亮而失之准确,则往往会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新闻标题不仅是新闻报道的眼睛,更是新闻事实的概述和提炼,不偏离新闻事实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前提和起码要求,而题文不符,题实不符则是新闻标题制作之大忌。
北京奥运大获成功,新华社专访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并于9月18日发了题为《奥运会成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的特稿。国内各家报纸刊发时基本都采用了新华社的原标题,唯有一家晚报却删去了其中的“是”和“的”字,在头版头条位置登出了《奥运会成功 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通栏大标题。改后的标题是简练、精练了些,但读起来觉得别扭,细分析,属于缺失动词的病句。因为在此类主谓结构的判断句式中,“是”这个系动词是不能省略的。除非在“奥运成功”和后半句之间加一个逗号或破折号。由此可见,“精”与“准”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兼顾得当才是新闻标题制作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