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天地 > 新闻理论与实践

新闻理论与实践

如何避免“单侧面”的报道思想

作者: 何 村  2009-11-24

避免单侧面报道,要在采访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面对复杂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下笔写作时多想想新闻见报后群众的看法。
  
“单侧面报道思想”这一提法,最先见于名记者艾丰之口。他说:“所谓‘单侧面的报道思想’,虽然找不到代表性的理论观点、理论著作,但它确实‘约定俗成’地起着作用,甚至是支配作用。这种报道思想,简言之,即只取我需的那个侧面,不顾及事物本身的多侧面。”(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

之所以会产生“单侧面报道思想”,笔者觉得,在一些新闻工作者的心中关于如何搞好新闻报道,如何写出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新闻,是存在着一些误区的。
  
误区一: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原则,就是要一片赞扬声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是不要批评报道,不是不要问题报道。在目前我们党和国家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舆论的大气候下,更应反思这个问题。和谐舆论的构建,不是不能批评,更不是不能报道问题。一些新闻工作者粗浅地理解为就是要唱赞歌,说好话,其结果是片面地理解了有关政策和报道精神。批评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舆论监督,协助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变被动为主动的宣传形式。可在我们的一些记者的心目中,批评报道成了洪水猛兽,躲的远远的,不敢接近。
  
误区二:当前宣传什么,我采写什么
  
按照有关部门制定的宣传重点和当前的宣传政策要求去采写新闻,这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无疑是正确的。有人因此称之为“规定动作。”如何完成好规定动作,做到和“自选动作”(媒体根据需要自己确定的报道重点)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中不能单纯地和片面地理解“宣传重点”,要对“宣传重点”进行深刻的全面的理解和立体化的思考,更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合于本地实际的报道和报道策划。“规定动作”不是照搬。
  
误区三:未能深入采访及全面报道
  
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才能使采集回来的事实信息的完整性和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得到保证。群众的生活是多彩的,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包含着时代的特征;群众的生活是丰富的,每一个故事都映衬出社会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善于深入到群众当中去,仔细体验他们的生活、密切关注群众的疾苦、他们的喜怒哀乐,注意他们的生活细节,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报道出来,把他们的要求和想法报道出来。而且,还要善于发现,发现事物的本质问题,发现那些群众关心而没有引起有关部门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发现代表事物发展方向的问题。而我们有些记者,下去采访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看一点,不顾及其它。采访不全面,听一面之词,偏听偏信。

单侧面报道思想的危害,总的来说,就是造成虚假新闻的泛滥。一是误导受众,二是影响媒体的公信力。避免“单侧面报道”就是要在采写新闻时,首先要改变工作作风,要真正地深入到群众中去,在采访中要立体化多侧面地看问题,分析问题,要看到事物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在新闻写作中,要做到客观公正和平衡。有表扬,也要有批评。有成绩,也要有问题。要多侧面地写人写事。

同时,笔者觉得,避免单侧面报道,在新闻从业者的思想上,要走出一些误区,要在采访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摆正和被采访者的关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不光是说在嘴上,而是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抓“活鱼”、抓问题,面对复杂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下笔写作时多想想新闻见报后群众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群众的所想所思、所盼所求;才能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敏锐地发现并提炼出反映社会主流、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

来源:期刊杂志论坛-《新闻与写作》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