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专访是常用的新闻体裁之一,但近年来有很多专访文章不注意新闻性,而是为写专访而专访。笔者认为,专访既是一种新闻体裁,就要服从新闻规律,在专访采写过程中必须注重对新闻价值的发掘,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材料,按新闻价值的大小来组织材料。
没有新闻的专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以名气代替新闻。
有一篇专访导语是这样写的:“近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肾病学会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我国著名肾病学专家张大宁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独家采访。这位年逾六十的著名中医学大家说了一句铿锵有力的话:中医学是一本完整的书,必须从头至尾学完,不得有半丝马虎,只有这样才可能掌握这本书的内容和精髓。”无疑,张大宁教授是中医界的一位名人,但从上述导语来看,记者去采访这位名人,并非因为发生了与这位名人有关的新闻事件,而仅仅因为张大宁是一位“著名中医学大家”。张大宁说的那句“铿锵有力的话”也是在采访中说的,从新闻角度看,观点没有太多新意,不应该作为最有新闻价值的材料放到导语中。
2.工作经验没有提炼出新意。
有一种经验介绍式的专访,但没从经验中提炼出新意来,因而使报道失去新意。如某计算机媒体专访八百客公司总经理李智的导语,“当Salesforce.com于2004年6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时候,李智创立的八百客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百客)刚刚在北京成立。比Salesforce.com年轻5岁的八百客,选择了与Salesforce.com同样的在线CRM服务,沿着与Salesforce.com相似的技术路线和经营理念,迈上了创业的道路。4年过去了,八百客从零起步,到如今初步实现赢利,走过了一条艰难的创业之路。”这篇专访是介绍八百客公司扭亏为盈经验的,但起笔从Salesforce.com于2004年6月上市写起,时间上已经很旧了,所报道的事实为“八百客从零起步,到如今初步实现赢利”,一个公司实现赢利也不是新闻。既然是介绍经验,就要介绍对读者有启发的新经验,像这样的导语让人看不到新意。
3.把新闻背景当新闻。
达娃央宗,1990年7月18日点燃过第11届亚洲运动会的火种,2004年担任过雅典奥运会的火炬手,2008年又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这样一个特殊人物在奥运圣火在西藏传递时,本来有很大的新闻价值,中央电视台对其进行专访十分有意义,但实际报道却把新闻背景当成新闻,使这个极有新闻价值的专访节目黯然失色。
这个节目共分三段,第一段是:“1990年7月18日对当时在西藏艺术学校舞蹈班就读的藏族少女达娃央宗来说意义重大,这天改变了她的一生。就在那年的7月,她在念青唐古拉山亲手点燃了第11届亚洲运动会的火种,至今,在当雄的念青唐古拉山那里还矗立着她的塑像。……18年过去了,达娃央宗已经是一个7岁男孩的妈妈了,爱人在民航局工作……”
达娃央宗于1990年点燃过亚运会火种,这是新闻的一个背景。新闻是北京奥运会圣火要在西藏传递,而她又担任了火炬手。这篇专访的第一段着重介绍了新闻背景,而对新闻却只字未提。
新闻点在哪里
笔者认为,不管哪类专访首先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新闻在哪里?因为专访是记者有目的的采访,采访谁,什么时间采访,采访什么问题的主动权掌握在记者手里,所以记者在采访前应当确定好新闻点,以新闻引领全局。基于对专访的分类,分别举例说明。
1.记人的专访要从新闻人物中找新闻
一个人物是不是新闻人物要从新闻事件中去寻找,“新闻事件造就新闻人物,新闻人物离不开新闻事件。”上文中提到的达娃央宗也是一个新闻人物,其新闻性在于北京奥运会圣火将在西藏传递,达娃央宗是火炬手之一。这一新闻事件使达娃央宗成为新闻人物,而她曾经点燃亚运会圣火,曾经传递过雅典奥运会圣火的新闻背景更提升了达娃央宗的新闻价值,因此,按时间的顺序从1990年点燃亚运会圣火,到2004年传递雅典奥运会圣火,再到2008年传递北京奥运会圣火,不如反过来从2008年到2004年再到1990年。
2.记言的专访要从社会热点问题中找新闻
记言的专访采访的是某个领域的权威人士,要传播的是权威人士的观点,那么,这个观点一定要对现实问题有针对性,能够起到释疑解惑、指导决策、传播知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