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在河南省经济运行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宣布:上半年,河南夏粮产量达到613亿公斤,小麦产量比去年增收1亿公斤;1~8月份,河南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20.74万台,销量居全国第一。
9月底,记者从河南省电力公司农电部获悉,1~7月份,该公司趸售电量达380.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6%,增速高于河南公司售电量3.5个百分点,拉动该公司售电量增长1.37个百分点。是什么拉动了河南趸售电量持续攀升,促进了夏粮丰收,促使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坚强电网提供能源支撑
9月5日,在灵宝市尹村镇丘渡村,50多岁的陈华超显得精神抖擞。目前,这位资产逾千万元的农民企业家,在灵宝市经营着两个“农家乐”和几家便民超市。陈华超说,没搞“农家乐”之前,他曾做过泥瓦匠,当过包工头,没有电力的发展就没有他今天的成就。
1998年,大规模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在河南拉开序幕。改造后的灵宝电网更加坚强,供电能力显著提高。陈华超以敏锐的洞察力,与朋友集资建起了一座小水电站,赚到了第一桶金。
1999年~2008年,河南省先后投入近240亿元资金用于农村电网和县城电网改造。不断完善的电网,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电能支撑,也给陈华超等一大批企业家提供了创业良机。据陈华超介绍,目前,丘渡村民营企业已超过30家,资产过千万的农民企业家有10多位,丘渡村已成为灵宝市知名的富裕村。
机井通电工程造福“三农”
9月7日,经过浇灌后,唐河县昝岗乡蔡岗村村头的一片烟叶田愈发郁郁葱葱。
看着肥厚、宽大的烟叶叶片,村民李新建高兴地说:“看这长势,今年烟叶亩产量应该在150公斤左右,按往年16元1公斤的价格计算,一亩烟叶能卖2400元,俺家50亩地的烟叶能收入12万元,比去年好多了。”
李新建是从去年开始种植烟叶的,之前他承包的50亩地主要种植小麦。昝岗乡耕地属于旱地,烟叶喜水,因为没有机井灌溉烟田,烟叶无法生长,只能种小麦。“即使遇到风调雨顺的年景,小麦亩产量也超不过300公斤。要不是村里用上了电灌机井,我现在可能已经与乡政府终止承包合同,出外打工去了。”李新建说,机井通电工程,使他坚定了留下来种烟叶的信心。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是当之无愧的粮仓。长期以来,抗旱灌溉问题一直制约着“粮仓”的发展。2008年,河南公司启动“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当年就改造机井2.43万眼,使131.8万亩农田得到灌溉。
唐河县县长李恒俭说:“机井通电破除了困扰农业发展的瓶颈,不仅对确保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还可进一步加快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
今年上半年,唐河县电业局因排灌用电多供近5000万千瓦时电量,单月售电量同比增幅达到38.40%。
家电下乡带来电气化生活
9月6日19时,在镇上做生意的灵宝市尹庄镇官庄村村民张战坤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进门后,他先打开热水器洗了个舒服的热水澡,接着又用电磁炉炒了两个菜,随后打开一瓶啤酒,坐在空调屋里,边看电视边惬意地小酌起来。
在张战坤家里,各类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很多电器都是刚买的,像电磁炉,就是在电业局搞补贴时买的。230块钱的电磁炉,我只花了130元。要是在往年,我可不敢买,不是嫌贵,是怕电带不起来。现在,这种担心没有了。”
1月初,灵宝市电业局配合家电下乡,出资100万元,补贴万台电磁炉进农户,使3万多名农民受益。为了确保购买家用电器的农民用上安全电、舒心电,该局专门筹措800多万元资金,对20多条400伏线路进行改造,解决了用电问题,提高了农村供电质量。
截至8月份,河南省已销售各类家电下乡产品220.74万台。河南公司重点对过负荷的台区进行增容改造,提高配网供电能力,还完成了54个乡(镇)、940个村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在家电使用率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满足了农民对电力的需求。
河南公司农电工作部相关人员说,大功率家用电器的广泛使用,直接带动了供电负荷猛增。以周口市为例,上半年,全市累计销售家电24.8万台,下乡家电销售总量占10%以上,周口供电公司售电量达到20亿千万时,同比增长22.58%。随着农村用电负荷上升,今年上半年,河南省居民用电量增幅达到22.69%。
标签:河南农电,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