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智能巡检直升机绍兴首飞

作者:沈钢  2009-11-09

四种模式采集数字信息 图像达200万像素 诊断处理全部智能化

直升机智能巡检场景。沈钢 摄

金秋时节,晴空万里,鹰击长空,银线尽览。11月3日,一架蓝白相间的直升机在浙江绍兴500千伏舜兰线上空一掠而过,机下红色信号灯不断闪烁,机内人员操控手柄,屏幕上即时显示各种监测信息。这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升机(智能)巡检技术的研究”项目进行的首次实飞试验场景。

据悉,直升机智能巡检输电线路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绍兴电力局在直升机常规巡线的基础上,应用动态数字红外和紫外检测、高清图像和纹理特征量突变识别、巡检目标自动跟踪、卫星导航与射频定位、智能缺陷诊断等多项新技术,历时一年多研制出一整套机载智能控制巡检系统、地面指挥控制和分析后处理系统。这套系统实现了直升机巡检输电线路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彻底改变了直升机常规巡检方式,有效降低了作业成本,为直升机巡检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开发人员介绍,机载系统可以对导线和杆塔自动定位与跟踪,以红外、紫外、高清可见光、高清全景图像四种模式采集数字信息。其中,红外模式用于测温、查看线路及接点的发热情况;紫外模式用于测量线路的电晕情况(正常运行时与故障状态下,线路的电晕有强烈变化);可见光模式用于发现线路和杆塔表面的机械故障和缺陷;全景模式则用于观测地形,测量线路交跨距离。

机载系统通过精密计算实时智能诊断和记录缺陷,降低数据漏采率,大大提高了巡检质量和效率。地面车载指挥系统实时跟踪直升机巡检情况,实现地面指挥和应急处置。巡检数据计算机后处理系统,可以进一步对巡检数据、历史数据和设备参数进行综合智能诊断分析。

这次试飞表明,上述系统能使机上操作人员由原来的双人改为单人,巡航速度由每小时15千米提高到30千米,续航时间由2小时提升到3小时,图像清晰度从50万像素提高到200万像素,图像漏采率由30%降低到5%,缺陷发现率提高10%以上,后期数据处理工作量减少50%以上。

直升机常规巡线

有三只“拦路虎”

500千伏线路大多架设在崇山峻岭中,人工巡检效率低、质量差。近年来,不少供电企业采用直升机巡线。但直升机常规巡检线路由于自动化程度较低、数据后处理工作量大、巡检成本高等因素,一直难以推广。

具体说来,直升机常规巡线有三大不足。一是机载系统操作自动化程度比较低,导致机上至少需要两人作业,一人操作巡检设备,一人目测线路设备、记录缺陷,易漏检。二是巡检后数据处理工作量大。人工查看像素较低的录像数据,费时耗力。三是巡检成本高。目前租机费用一般为2万~3万元/小时。

来源:国家电网报

标签:智能巡检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