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保持了生产经营总体平稳运行。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央企业保持清醒头脑,抢抓市场机遇,大力降本增效,加强风险管控,加快结构调整,强化自主创新,在调整优化上水平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在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严峻形势下,中央企业把市场开拓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工程”来抓。
许多企业主要负责人带头深入市场一线,认真分析市场形势,及时掌握供求信息,捕捉商机,积极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许多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产品结构,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精耕细作传统市场的同时,千方百计开拓新兴市场,取得了明显成效。许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协同配合,在供应、服务、研发等方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渡难关。
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许多中央企业抓住国际市场调整的机遇,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石油、中国五矿、中国有色集团、中核集团等企业加大海外资源开发力度,完善产业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交集团、中国水电集团、中冶集团等企业,抓住机遇,发挥技术和成本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争得了一批大型海外工程项目。
亮点之二 降本增效成效明显
中央企业进一步提高集团化运作水平,增强集团控制力,强化管理,控制投资,精减支出,努力降本增效。
许多中央企业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集中管控,有效降低财务费用。目前已有60多家企业实施或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有80多家企业通过财务公司、资金结算中心等平台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资金集中管理,其中多数企业资金集中度超过70%,国家电网、中国华能、航天科技等企业资金归集率达到或超过90%。
中央企业普遍通过集中采购、降低管理费用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成本。中国移动通过集中采购,同比降低采购成本189亿元。武钢紧贴市场,以低价采购优质物资,2009年前三季度实现降本增效11.3亿元。兵器装备集团通过开展“管理增值降本增效活动”,2009年全年降低成本约25.5亿元。中国联通充分发挥融合协同效应,管理费用减少9.6亿元。中国国电(600795,股吧)以典型引路,强化燃料管理,积极开展煤炭经营和配煤掺烧,节约燃料成本34亿元。中国石化(600028,股吧)积极推动全员成本管理,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亮点之三 风险管控得到强化
中央企业加强了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倡导全员风险管理理念,培育各具特色的风险管理文化,提高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32家中央企业系统梳理了集团及所属企业层面的重大风险,主动向国资委报送了2009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宝钢、国药集团等企业在董事会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有效发挥了董事会在风险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许多中央企业积极采用信息化等管理工具,加大对重大风险的实时监控和预警。中国外运长航推行风险大客户集中管理、黑名单共享制度,加强客户信用管理。上海贝尔对200多个风险控制点不断进行有效性测试,对内控缺陷进行持续改进。一汽集团对51个二级单位的关键控制环节进行有效性检查。
许多中央企业强化了对金融衍生品和财务风险的管控。中化集团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坚守套期保值原则,牢控期货交易的比例,确保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合规与企业资产安全。中航集团、国投等中央企业运用信息系统管理、台账管理等多种有效手段对下属企业财务账户进行监控。
中央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作用,已有99家中央企业建立了总法律顾问制度,企业重要决策、重要合同、重要投资项目的法律审核得到加强。
亮点之四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中央企业通过开展联合重组、整合主业板块、精简非主营业务等措施,加快资源整合,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2009年以来,共有11组24户次中央企业进行了联合重组,央企户数已调整减少到129家。中国农机院整体并入国机集团,实现了研发制造和贸易资源的有效结合。长沙矿研院和鲁矿集团整体并入中国五矿,为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矿业集团提供了支撑。
一些中央企业将非优势业务剥离与其他企业重组,实现了共赢。中航工业将汽车和发动机整机企业全部并入新长安集团,使主业更加突出,也使兵器装备集团汽车产业布局得到优化。
许多中央企业立足于做强做大主业,加大内部资源的整合力度,不断增强竞争优势。中国建材通过东南、淮海、北方等三大核心区域市场的建设,推进“大水泥”战略,初步奠定了行业领军地位。中国航油将19家成员企业整合为四个业务板块,推进了集约化经营。中化集团加大业务整合力度,打造专业化、一体化发展平台,有效解决部分业务交叉经营、内部竞争、战略实施主体缺位等问题。中电科技集团加强内部资源整合,加强总体、系统、整机和元器件的融合,形成整体竞争优势。东方电气集团在灾后重建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确立在核电、风电市场的领先优势。一汽集团加大内部整合力度,基本完成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工作。
亮点之五 创新研发进一步加快
中央企业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普遍加大研发投入,努力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56家中央企业参加了由科技部、全国总工会和国资委共同推进的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对推动中央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起到了带动作用。
国家电网特高压交流1100千伏电压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华录集团自主研发的数字音频编解码标准DRA,第一次纳入国际音视频基础标准。电信科研院主导的TD—LTE被国际电联接纳为4G候选技术。南方电网形成世界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800千伏直流系统设备完整的标准体系。神华集团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运行试生产,在煤制油产业上迈出重要步伐。中交集团围绕跨海大桥、离岸深水港、越海隧道等工程,着力研发设计施工关键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国家核电发挥AP1000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平台、主体和载体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进展与突破。中国二重核电大锻件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中船重工加大技术研发,万箱集装箱船、LNG船等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储备取得新进展。中国北车、中国南车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动机车系统集成等关键领域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标签:李荣融,央企,调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