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进一步增加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投入,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呼应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要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的内容。
可以预见,在经济企稳复苏形势下,这一举措既是改善民生、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迫切需要,也将催生更大的投资和农村消费需求。
我国上一轮大规模农网改造工程自1998年开始。截至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各网省公司管理农村电网高压线路总长度达306万千米、低压线路长度689万千米,变电总容量达8.6亿千伏安,配电变压器容量6.9亿千伏安,分别较1998年提高了42%、41%、267%和205%。然而,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电网发展滞后、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据了解,2009~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农村预计增加家用电器1.8亿台,电网压力陡增。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饶河县副县长付刚说,家电下乡务必要结合农村电网改造。
两个现实须正视:一是历史的,长期以来,我国缺乏农电可持续发展政策,多是国家针对一段时间内农网存在的突出问题,运动式、集中式地投资改造。另一个是现实的,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人口居住分散,农村电网点多、线长、面广,电量小、损耗大,投入多、效益差,农电企业供电成本远高于城市,不适合由以利润最大化为投资目的的社会资本经营。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李维建说,目前湖南还有1.27万个行政村的电网、400多万户农户的户表没有改造。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电力公司总经理苏胜新说,新疆农村电网及边境、沙漠边缘电网非常薄弱,历史欠账多,建设成本高,效益很差,希望加大对偏远地州和农村电网建设的国家投资力度。
这些问题主要出现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国家对电力普遍服务缺乏配套政策,目前相关任务主要依靠当地电网企业自身能力来完成。
农网改造不是新鲜事,关键要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温家宝总理曾指出“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各级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深刻领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全面总结“两改一同价”经验,由政府主导出台相关政策,谋求建立健全农电可持续发展机制。这些机制应包括长期低息贷款机制、设立专项资金机制、出台国家投资建设农网的政策和管理办法等。
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普遍呼吁,要研究解决农网发展投入的体制性障碍。从有利于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惠农政策出发,抓紧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充分发挥大电网的规模、技术与管理优势,才能统筹推动农村电力事业协调持续发展。
标签:农网改造,可持续发展,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