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到户有力支撑“三网融合”
——访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明
电力光纤到户作为国家电网公司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第二批试点工程,在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有效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已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记者就目前电力光纤到户工程推广的进展情况、建设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以及试点工程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采访了国家电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明。
记者:作为电力光纤到户试点工程的主要技术支持单位,公司目前在电力光纤到户、智能用电服务等研发工作上都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
刘建明:目前,公司正大力开展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研究和试点建设,积极研发适应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信息通信关键技术和产品。我们研发应用的智能电网用户服务系统,包含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家庭网络系统和社区服务增值系统3个子系统,分别提供智能用电,水、电、气3表集抄,家庭安全防范、家电控制和紧急求助,以及生活服务、物业管理、社区娱乐、用电信息等服务功能。其中,公司自主研制的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已经组织相关厂商进行了样品生产,并对样品进行了检测,可以说,该系列产品已经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随着智能用电小区建设平台的逐步成熟,公司在智能电网用户侧信息通信系统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目前,试点研究的科研成果已成功申请国内专利15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
记者:从目前试点的进展来看,您觉得电力光纤到户最积极的意义是什么?
刘建明:应该说试点的建设既符合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也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的目标。它所带来的变革,一是为百姓省电,二是为社会低碳排放作贡献。
对老百姓而言,他们可以获得更便捷的应用,更实惠的价格和更轻松的生活。对整个社会而言,它的推广为创建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培养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文明的低碳文化理念,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某电力公司的测算,仅30平方千米的试点区域,每年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0吨。
记者:在试点建设的过程中,都遇到过哪些突出的问题?国家电网计划今后新建住宅用户将全部采用光纤到户,旧小区也将进行规模性改造,对于其中的建设费用和今后效益的回收问题是如何考虑的?
刘建明:在试点项目从最初的确定方案到目前全国范围内推广经历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深化相关信息通信技术的研究。从北京莲香园试点的第一代产品,到上海世博园国家电网馆的第二代技术,再到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推广的第三代技术,通过周密的开发研究和组织实施,我们的技术逐渐趋于成熟,目前的进展也相当顺利。虽然从技术角度来讲没有问题,但下一步的各种应用推广还需在管理上实现进一步的创新。
对于这项新的技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将其推广应用,证明这种方式是可行的。至于利益回收问题,我个人认为现在考虑还为时尚早。电力光纤到户只是为社会,为电信、广电等运营商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公共网络传输平台,从以后发展方向来看,在这一平台上开展运营和提供增值服务,实现收益将不成问题。
我们还将进一步降低智能交互终端、智能插座等相关核心设备的造价,大规模普及后,费用还有可能更低。
记者:有一些业界专家表示,电力光线到户将改变目前“三网融合”的战略布局,也可能意味着“四网融合”的时代即将到来,您对此观点持何种态度?
刘建明:电力光纤到户试点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响应国务院加快推进“三网融合”部署的具体实践,它是对“三网融合”的有力支撑,是服务于“三网融合”的。
“三网融合”的目的就是资源共享,电力光纤到户工程在技术上实现了只需一次施工、一个通道,即可一次性解决线缆入户的问题,可以取代以往电线、网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等多条线路的多次施工。它通过实现网络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大幅降低“三网融合”的实施成本,提高网络的综合运营效率。采用电力光纤到户工程,相较于传统的分别建设电网和通信网,投资费用将降低30%左右。
电力光纤到户是智能电网工作的一部分,它不仅实现了能源、信息的综合配置和资源共享,同时也满足了用户用电的灵活多样性需求,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电力光纤到户的技术支持单位,国网信通公司将继续加快技术研究和实验测试工作,全面推进电力光纤试点到户工程建设,为服务国家“三网融合”战略作贡献。
标签:刘建明,光纤到户,三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