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大雨过后第3天,通往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北部地区的318国道。原本乌黑的沥青路面露出沙粒,两旁不少植物枝残茎断,强雷雨造成的灾害触目惊心。暴雨导致武汉市区积水,但未对城区电网造成太大影响。黄陂区则不同,成为此次暴雨袭击的重灾区。
在黄陂城区百秀街,经营着一家文具用品商店的张明发和店员清理着店里的污泥、商品。电风扇、电吹风、电暖器,几乎能用来烘干的设备全用上了。3天前,他的商店所在的位置被两米多深的洪水淹没,店里店外均成泽国。他说,好在雨停水退后,供电立马恢复正常了。打湿的东西能烘干一件是一件,损失能减少一点是一点。
灾难在寂静的深夜突然来袭
7月12日3时许,一阵电闪雷鸣后,黄陂区上空像打开了一个缺口,大雨倾泻而下。
响雷和雨声惊醒睡梦中的黄陂区供电公司输配电工区副主任雷新鹏,对风雨敏感已经成为他的职业习惯,雷新鹏顿感供电抢修“大战”在即。他利索地穿上雨衣,拿起手电筒冲进雨幕。此时,雷新鹏的手机短信提示铃声响了,是单位调度的故障通知,时间是4时17分。
雷新鹏第一个赶到工区,黄陂区北部的木兰、蔡店、姚集等乡(镇)供电故障报告接踵而至。雷新鹏按照黄陂区供电公司抢险预案,召集抢险队员火速到位,并向长期驻扎在黄陂北部地区、负责线路维护的木兰配电班下达指令,责成该班成立先遣队,深入故障现场,查明情况。
30分钟后,第一批负责10千伏线路抢险的12名队员集结完毕。5时,雷新鹏率队携带装备冒雨向故障点进发。
雨越下越大,抢修车的雨刷开到最大似乎也没起任何作用,车辆只能谨慎前行。
与此同时,由输电班长黄俊带领的另一支11人的抢险队正在艰难行进,他们赶往的地方是黄陂区北部地区供电命脉——35千伏塔耳线抢修现场。作为35千伏塔耳变唯一的主电源,故障发生后,该变所带的6条10千伏线路和30多座防汛排水泵站告急。
全长11千米的输电线路位于山高林密的木兰山。就是平时,塔耳线巡视工作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就是拼了命也要找到故障点……”黄俊高声向队员们下达命令。全体队员每两人一组,分头查找故障点。
12时许,故障点找到——22号铁塔绝缘子遭雷击。在得到申请许可后,队员们立即排除故障。
15时30分,送电成功。现场没有欢呼雀跃的景象,全体队员瘫倒在地,任凭雨水啪啪地打在身上。他们中间有58岁的老员工刘幸福,他原本不是抢修队员,但看到这大雨的阵势,凭着多年抢修经验,主动从家中赶到单位,要求加入抢险队伍;还有正在医院打针的彭继华,他收到抢修的群发短信后,毫不犹豫地从医院赶来……
雨停那一刻供电全部恢复
配电线路抢修工作在四面八方展开。
作为先遣队,木兰配电班11名员工最早到达故障现场,正是他们传回了一条条故障信息。班长林祥国今年59岁,他和班组成员维护着黄陂北部地区400多平方千米范围内总长800多千米的线路。这个干了大半辈子的“老线路”,一路蹚着水赶到班里。临出门时,老伴把一瓶密封的降压药塞进他的口袋。正是靠着它,林祥国坚持完成了全部抢险任务。
山洪淹没了庄稼,到处一片汪洋。道路成了行洪道,洪水湍急,队员们弃车步行。灌满水的雨鞋影响行进速度,队员们干脆赤脚前行,不时被乡村土路上的石头刮伤。
每过一个溃口,队员们做好安全措施后,争相带着绳索游到对面,为后面的队员系上保险绳。一名队员不小心掉进草丛,洪水淹到脖子。林祥国转身,一把拖住并拉了他上来。蔡店乡离黄陂城区70多千米。在一个叫李文三村的地方,通往该村的3条道路全部中断,队员们绕道蹚水才到达现场。全村500多户村民站在雨中迎接队员们。村民说,路断了,电话打不通了。见到供电员工来了,就像在绝望中又看到了希望。
车辆不能通行,抢修工器具和材料全靠队员们抬到现场。每到一处抢修点,队员们立刻隔离故障,迅速恢复受损线路的供电,力争把停电范围减到最小。在木兰乡梳店村,洪水冲毁了一基电杆四周的基础,电杆严重倾斜。队员们站在齐腰深的洪水中,硬是用身体挡着洪水,堆上一个个沙包,才扶正了电杆。
蔡店乡梅家湾村是第一个恢复供电的地方。村党支部书记说,20多名供电抢险队员顶着大雨忙活了5个小时。12日22时电灯亮起那一刻时,村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烧开水,招呼队员们进屋暖和一下。
大雨持续到14日上午,供电抢修一刻没停。当天18时25分,随着木兰乡双泉村大余湾配电台区恢复供电,抢修宣告结束。这时,大雨也停了下来,300多名抢修队员已在大雨中坚守了约60个小时。他们的“战绩”是:抢修1条35千伏线路、10条配电线路、58基受损杆塔。
长岭供电所主任刘梅洪的抢修日志上清楚地记着:这场暴雨的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上,是黄陂区196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3天后,刘梅洪回到家,家里积水一米多深,家具和地板全部浮在水面上……
标签:暴雨,湖北武汉,电网员工,紧急抢险,恢复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