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溪洛渡直流工程开始向广东送电(图)

  2013-10-14

世界首次采用同塔架设双回直流输电线路,受送两端首次采用换流站合址建设,双回直流首次共用接地极线路和接地极极址,节约土地面积近1300公顷;世界首次在重冰区应用1035大截面导线;自主化设备100%;双回直流容量达640万千瓦。

本网讯 10月12日,世界±500千伏最大容量同塔双回直流工程——溪洛渡右岸电站送电广东±500千伏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简称溪洛渡直流工程)开始向广东送电。这是继±800千伏云广特高压、±800千伏糯扎渡直流工程之后,云电送粤再增 “电力高速路”,对确保南方电网迎峰度夏以及促进东西资源优化配置等将发挥重要作用。

溪洛渡直流工程是世界±500千伏最大容量同塔双回直流工程。该工程起于云南昭通盐津牛寨换流站,途径贵州、广西,止于广东从化从西换流站,直流线路全长2×1251公里,直流输电总容量单回容量320万千瓦,双回共计640万千瓦,相当于半个广州市的用电负荷。该工程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同塔架设双回直流输电线路,受送两端首次采用换流站合址建设,双回直流首次共用接地极线路和接地极极址,节约土地面积近1300公顷。

超高压公司贵阳局线路员工认真进行复检。李品 摄

溪洛渡直流工程从西换流站交流场设备。李品 摄

溪洛渡直流工程和糯扎渡电站送电广东±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简称糯扎渡直流工程,该工程已于今年9月单极低端投运并向广东送电),合称“两渡”直流工程,均是南方电网负责建设运行的国家十二五西电东送重大能源建设项目和自主化示范工程。目前溪洛渡直流工程向广东送电是一期工程,输电容量最大为160万千瓦。||||

“终于盼到了!”

南方电网报记者亲历溪洛渡直流工程百日攻坚之最后冲刺

媒体看“两渡”

工程注重绿色环保,施工在崇山峻岭中,穿过多个自然保护区,难度大环保要求高,为了减少对植被的破坏,铁塔塔基都有高低腿设计的方式,所有每个塔基都得单独设计。——中央电视台

工程的投入送电,对于优化东西部资源配置,输送西部清洁电力,保障广东迎峰度夏发挥重要作用。——经济日报

青春“两渡”,年轻人得到快速成长。作为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的一个交流老局,曲靖局却没有运行管理过直流换流站,现有生产一线人员都没有直流运行维护工作经验。面对即将接管溪洛渡昭通换流站,曲靖局却把压力转换成动力。——中国青年报

“两渡”直流工程国产化比例的大幅提升,将进一步打响南网直流输电技术的品牌,促进国内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快速发展。——中青在线

工程投入送电,是南方电网公司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优化东西部资源配置,输送西部清洁电力,保障广东迎峰度夏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电力报

记者用全景模式拍摄的昭通换流站外景全貌。

工程亮点

●世界首次采用同塔架设双回直流输电线路。

●世界首次受送两端采用换流站合址建设。

●同塔双回直流首次共用接地极线路和接地极极址。

●设备自主化率达100%。

●世界首次在重冰区使用1035大截面导线。

溪洛渡右岸电站送电广东双回±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为“溪洛渡直流工程”)从开工建设至首回双极投产以来,已经历了近两年的时间,在这700多个日夜里,南网上万员工艰苦鏖战,不负众望,不但攻克了溪洛渡直流工程建设的世界性难题,还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工程的首期送电,为西电东送事业递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在溪洛渡工程单回单极投产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本报记者从广州出发,辗转四川宜宾抵达云南昭通牛寨换流站,沿着线路跋山涉水,一路向南,记录了工程投产前的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面。

9月29日下午,在距离贵州省贵定县城25公里的新巴镇,巍巍群山脚下独木河边,险峻峡谷上几座崭新铁塔基上,气势恢宏,条条银线延绵进群山,在秋日阳光下闪闪发光。

这是溪洛渡直流工程第九标段线路施工最艰难险峻之处。刚毕业一年多的90后小伙子童干,像踩钢丝的冒险家一样,熟练地沿着N8089塔基导线一步一步前行到N8090,进行溪洛渡首回双极投产前的最后一次线路复检。300米深的河床,两塔间800米长的距离,他用了20分钟就走完。从塔上下来,童干身上衣服早已汗透,面对记者的镜头,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咧嘴笑道:“终于盼到了工程投产了!”

童干的话,道出了所有参与溪洛渡直流工程的建设者的心声。一年前的此时,南方电网三万多名建设者在云贵高原的恶劣气候下攻坚克难,战胜的不仅仅是世界性的技术难关,还有因施工受到的重重人为屏障。从工程开工至今,历时22个多月,上自南网领导,下至项目部的每一位员工,都为此倾注了百分百的心血和努力。

勇担责任:自主挖掘潜力为东西经济添翼

溪洛渡右岸电站送电广东双回±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西起云南省昭通市昭通换流站,东至广东省广州市从西换流站,途经云南、贵州、广西和广东四省(区),线路全长2×1286公里。据介绍,工程原来计划2013年年底第一回双极投产,但因溪洛渡水电站9台单机容量为77万千瓦的巨型水轮发电机从去年以来已连续发电,如能早一日顺利送出,对金沙江、澜沧江水电开发、促进西电东送战略进一步实施、实现东西部资源互补、能源优化配置,保障南方各省区电力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南方电网公司选择了自主挖掘潜力,不讲条件地承担社会责任。公司董事长赵建国多次在大会上强调,项目承建单位和各参建单位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好各级领导的指示和要求,力争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成,力保工程早日发挥效益。

今年5月,在广州电网迎峰度夏负荷达逐渐创新高之际,总经理钟俊在公司召开的“两渡”工程建设协调会上要求,要加快工程的建设协调力度,着力解决制约工期的关键问题,确保工程早日投产。为使工程顺利进行,工程从开工以来,公司副总经理祁达才多次亲临建设一线,协调各方力量,发挥最大合力。

云南电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增溪洛渡右岸装机场640万千瓦,是云南目前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溪洛渡的投产,在汛期可大大增加西电东送的电量,云南建设以水电为主的绿色能源大省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同时,对地区电网有巨大改善。

溪洛渡直流工程投产后,将产生的经济效益,超高压公司一负责人给记者细算了一笔账:2012年广州电网迎峰度夏最高负荷达1320万千瓦,2013年达到1228.7万千瓦,云南电网2013年最高负荷大约在1200多万千瓦。而溪洛渡工程两回直流总输电容量为640万千瓦。也就是说,这个负荷将占到云南省、广州市最高负荷的近一半。直面挑战:攻克世界首条同塔双回直流工程

京九铁路与京广铁路是两条平行线,有关专家曾设想,如果把两个起点与终端的站分别合并,然后把原来的两条道改建成四条道,可以还地于民。溪洛渡直流工程的建设,实现了这一理念。据了解,溪洛渡直流工程是世界上输电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长的双回直流输电工程,采用同塔双回架线不仅能减少占地面积,减少树木砍伐和植被破坏,还能够实现长距离、大容量送电,减少电量的损失。

但对于工程建设来说,也增加了施工难度。其中最主要的技术难题主要体现在工器具的选择上。云南送变电工程公司工程项目副总工胡正德告诉记者:“由于导线截面大,一般工程使用6吨葫芦就能施工,但这个工程必须采用9吨葫芦,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计算,还得确保安全,这很不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溪洛渡直流工程的部分线路还经过云贵一些重冰灾区。为防冰雪灾害,相关线路都采用了国内最大截面的导线,达到900至1035平方毫米。而且,据云南送变电工程公司架线队长王忠富介绍,以往的导线压接中,都是从中间往两头压,现在是从一端压过去,工艺要求更高,以前的机具不能满足要求,必须配备专门的压接机。

这种900到1035平方毫米的导线,每米重3公斤,展放时总牵引力可达36吨,但目前国内最大的牵引机也只达到20吨,对此,项目部采用同相一牵二,三套张牵机同时展放的方式施工,并研发了三路滑车挂架,以解决在放线过程滑车不平衡或是紧线过程中尺度高低不一的难题。

此外,线路所经地区悬崖峭壁众多,地理条件恶劣,线路铁塔最高可达110多米。“这在云贵高原都是最高的了。”超高压公司溪洛渡项目部贵阳分部副经理肖伟告诉记者,在立塔施工中,整个横担长50米,要组立如此巨大的铁塔,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为此,施工中采用了人字抱杆和小抱杆以及内悬浮摇臂抱杆组合施工。

“在这个工程建设中,我们攻克了许多世界级难题。搞电网工程建设的,一辈子能遇上一个这样的工程,也算无憾!”这是所有参加溪洛渡工程建设者们共同的感受。据了解,工程建设对关键技术、工艺质量等要求非常高,公司在工程建设前期就着手组织对工程系统一次、二次及电磁环境等进行研究,先后完成了重冰灾区观测、同塔双回空气间隙、线路排列等关键技术进行专题研究,已在一些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并制定了工程自主化实施方案,部分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建设尖兵:每次磨砺都是华丽转身

“这两天轻松了,但每晚睡觉总是莫名惊醒,心里老牵挂着工程的事儿。”云南送变电工程公司昭通换流站电气施工项目部经理杨海滨说,“这种工程能激发人的潜能,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因挑战而进步,因挑战而成长。超高压公司副总经理俞彦表示,每一项重大工程都是练兵场,无论意志、能力、团队意识还是责任意识。工程建设前期,超高压领导层就反复强调,一定要让年轻的队伍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去,让他们在工程建设中锻炼成长。

超高压广州局从西项目部任冠雄在没有到项目部之前,对基建方面一窍不通。溪洛渡是他参加的第一个工程建设,自觉获益良多。“周围人都在卖力苦干,你会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人生观也因此改变,并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一句“保证完成好任务”的承诺,让超高压溪洛渡项目部副经理胡雨龙,在建设现场一待就是两年,一个工程管理的“门外汉”,现在俨然已是行家里手。

“干的时候越痛苦,通常结果就越美好。”超高压公司溪洛渡项目部经理李俊华告诉记者,在该工程建设中,相关部门和各参建单位发动所有员工查找关键点,全面优化工作流程,在组织管理、技术创新、统筹协调、员工素质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今后再从事其它工程,施工效率和效益都将进一步提高。每一次急难繁重的工程建设,都会培养出一支协同作战、能打硬仗的好队伍。

担当不计条件,追求永无止境。如今,庆功的美酒即将举起,建设者们的脚步却不曾停息,而经由他们努力铸就的工程,将成为一座丰碑,蔚然屹立在粤、桂、滇、黔大地,为这壮阔河山建设输送绵绵电力。||||

“笨鸟”帅飞

看超高压曲靖局如何从“门外汉”成为“专家”

“过程很艰辛,但一切都是值得的。”10月12日,溪洛渡工程实现单回单极顺利投运,超高压公司曲靖局设备管理部主任雷雄飞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这个带着一群没有直流运行维护经验的年轻人,在一年多时间里从零开始,确保世界±500千伏最大容量同塔双回直流工程接得下、管得好,“笨鸟”展翅,完成了一次美丽的飞翔。

自我加压“笨鸟”先飞

2011年12月2日,溪洛渡工程开工建设,经过近两年奋战,目前工程顺利投运。超高压公司系统内“最小”的基层局——曲靖局,由交流局迈入直流局行列。

“在直流运行维护管理经验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在两年内培养一支胜任直流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直流技术队伍,人才无疑是第一道坎。”超高压公司曲靖局局长王远游说,“为了确保工程接得下、管得好、顶得住,我们就笨鸟先飞,先人一步。”

昭通换流站施工人员紧锣密鼓的建设场景。

据了解,该局生产准备人员共50人,平均年龄26岁,其中2011、2012年参加工作的33人,占比66%。针对生产准备人员年轻,缺乏直流运行维护经验的实际情况,曲靖局自我加压,采取“请进来、送出去”、“自学、送厂家培训、换流站跟班实习、全程参与设备安装调试、人人上讲台”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培训工作。此外,该局确定了直流控制保护、阀组设备、直流一次设备、直流运行管理四大核心方向,选送专业技术骨干到设备厂家进行直流人才定向培养,抽调3名二次专业人员全过程参与溪洛渡送出工程控制保护系统FPT和DPT试验,抽调两名阀组专业人员赴许继参加阀组及阀冷却系统组装调试及出厂试验。通过定向培养,培养出了接管昭通换流站的核心技术力量。“干中看、看中问、问中学、学中干”

“直流系统设备数量多,动态环节多,一个细节问题,将影响整个系统。”超高压公司曲靖局昭通换流站继电保护班班员陈慧,2012年入职,今年3月被安排到此,一来就发现,这里的设备规模是她先前工作的罗平站的6倍,加上复杂的二次控制保护系统,让她一开始有点懵。

学习,总是痛并快乐着。“苦恼太多了,我一个多月没睡好觉,总是在想明天该怎么做。”如何从零开始学习掌握直流技术,记者注意到她有一摞厚厚的笔记本,记满了笔记。陈慧说,无数次的现场工作和操作票,就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珍惜每次培训的机会,总早早坐在教室第一排并架起摄像机录起来,人家可能觉得这帮人怪怪的。课余时别的同学在打篮球、逛街或休息,我们还在开会。”超高压公司曲靖局变电管理所继电保护班田松丰这样回忆。

从“门外汉”到“心里有底”

据了解,该局围绕“±500千伏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运行维护关键技术”,从阀及阀冷、控制保护等六个方面,确定了第一批23个科技项目自主开展研究,部分项目已经取得初步成果。目前第二批科技项目也已经启动。

“我们把公司这十几年来每年的运行报告、事故报告都拿来对照,比如说天广直流2006年发生过一次问题,我们昭通换流站有没有这个隐患,有的话怎么解决?这样的工作思路,可以确保在其他站已出过的问题不要在我们这里出现。”雷雄飞告诉记者。

“我们的课题全部从昭通换流站的实际出发,譬如根据昭通地区长年阴雨潮湿情况,积极研究高湿度地区设备特维措施,以便提前做好设备防潮措施。”该局变电管理所副主任曹鸿说。

在不到一年内,曲靖局的这群直流“门外汉”撰写了论文31篇,部分论文已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编写培训课件60多个。从生产准备组成立以来,26名年轻的小伙子有10人取得了预防性试验、油化试验等资格证,全部人员通过调度考试,取得受令资格。同时,他们将公司历年反事故措施及直流运行维护经验落实到验收表单中,修编了559份设备验收表单,在验收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督促处理了直流CT管母与金具配合不紧密、GIS电缆槽盒强度不足等重大缺陷。

中国青年报据此报道,“作为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的一个交流老局,曲靖局把压力转换成动力,青春‘两渡’,年轻人得到快速成长。”

采写:南方电网报记者 李刚 陈克迁 通讯员 李品 摄影:詹晓东 鸣谢:陈波 陈珺 李波 张嘉壹

来源:南方电网

标签:溪洛渡,直流工程,向广东送电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