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路数
一种态度
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主动对标先进,查找差距及原因,有的放矢加以改进。
一件法宝
用好“大服务”管理链路图这件法宝,实现可靠性提升从思维模式到行为模式的脱胎换骨。
一种氛围
鼓励“基层首创”,让员工既能“沉下去”思考,也能“动起来”实践,以方式方法创新促进可靠性管理水平提升。
与先进单位的差距在哪里?如何将危机感转化为推动可靠性提升的动力,并拿出行之有效的提升办法?思维改变了,行动如何跟上去?在创先工作中,这些成为了柳州供电局提升供电可靠性管理水平亟需解决的难题。2013年,柳州供电局在对标先进、查找差距的基础上,以“全局一盘棋”思想开展可靠性提升工作,以“一张图”实现了员工从思维到行为的转变,2013年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同比下降23.24%,荣获公司“供电可靠性管理进步奖”。
对标对出危机感
自2010年启动创先以来,柳州供电局供电可靠性指标实现了从2011年99.92%到2012年99.928%,再到2013年99.947%的“三级跳”。但在成绩面前,柳州供电局并没有自满的资本。“从排名来看,我局的可靠性水平在南方电网公司基本上是中下水平。”负责可靠性提升工作的柳州供电局生产设备部副主任李晓飞心里很清楚。特别是与处于创先最前沿的广东电网兄弟供电局相比,从结构性指标到二级指标,差距一目了然。
怀着对标学习的目的,2013年10月上旬,柳州供电局组队赴广东电网中山、惠州供电局取经。李晓飞是成员之一。“中山供电局管理水平非常高,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电网太强大了,配网自动化是全覆盖,主网任何一个元件停电都不影响任何一个客户的供电。”现在回想起来,李晓飞仍感慨不已,“就算我们花3年时间,以比现在更大的投入连续建电网,也不一定能达到人家现在的水平。”
这样的感慨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电网建设水平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最终会通过一系列指标体现出来。对比2011年至2013年10月柳州供电局与中山、惠州供电局的供电质量、资产管理类指标,差距显而易见:中山供电局城市供电可靠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9.99%以上,惠州供电局也已达99.97%以上,而柳州供电局为99.9401%;又如,柳州供电局中压线路故障率虽然已从2012年10.181%大幅下降至2013年前10个月6.615%,但仍是中山供电局的2.7倍、惠州供电局的2倍。
这种差距的形成,既有柳州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电网建设欠账多等历史原因,也有目前城市化建设造成配网停电多等现实原因;既有“惜时如金”的可靠性管理理念尚不够深入人心和可靠性管理意识不强、方法不多等主观因素,也有配网自动化水平低、带电作业贡献率不高、配网状态监测手段缺乏等技术应用层面客观因素的制约。
“去广东走了这一趟,也亲身经历了,觉得在可靠性提升方面有没有危机感?”面对这个问题,李晓飞的答案是肯定的,“不但我们有危机感,相信那些正向‘供电可靠性金牌企业’努力的南方电网重点建设城市都有危机感。”
一张图打通“任督二脉”
如何将这种危机感转化为推动可靠性提升的动力,并拿出行之有效的提升办法?
一切的改变都先从思想的转变开始。在柳州供电局领导亲自牵头,生产、营销、调度等多部门精心打磨下,“一张图”的诞生,为供电可靠性提升规划了明晰的路线图。
“它的最大意义就是改变了以往生产、基建、营销各自为政的平行管理模式,转为建立‘营销为龙头、生产为支撑、基建为基础、内控和党建为保障’的联动管理模式。”对这张结合自身实际绘制的“大服务”管理链路图,柳州供电局局长杜卫这样评价。
作为整张链路图的精髓所在,“基建为生产服务、生产为营销服务、营销为客户服务”的思想,犹如一记重拳,打破了部门间的沟通壁垒,让各部门跳出自家“一亩三分地”看问题,从“利己利人”角度解决问题,整合优化专业资源,提升供电可靠性。
作为落实“大服务”理念的一次实战练兵,在2013年10月20日至26日配合一项柳州市重点工程建设期间,柳州供电局电力调度、变电运行、输电维护、客户服务等部门联手采取措施,将负责城市核心区域供电的一条110千伏线路停电造成的电网运行风险降到最低,确保了城市中心商圈电力供应无虞。
在吃透“大服务”理念的基础上,柳州供电局生产、运行、营销部门在联合制定停电计划时,能通盘考虑电网运行、设备状态、基建工程、技改大修、客户接入等因素,合理编制停电计划,如2013年8月6日就成功避免了上汽通用五菱公司一条110千伏线路的停电,同时降低了该T接线路连接的4座110千伏变电站的运行风险;调度部门主动指导停电操作部门优化停送电操作步骤,减少操作时间,杜绝“电等人”现象;对停电时户数达到相应标准的停电作业,由施工单位、运行维护部门先行进行现场勘察,2013年累计优化停电方案52个,节约停电时户数2672个。“基层首创”迸发效益
“一张图”诞生后,整体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行动如何跟上去?基层员工开始动起来。
2013年9月2日,柳州供电局10千伏柳东大道西I线因开关故障跳闸,鱼峰分局配电班从查找故障到确定故障点并将负荷转移,用了42分钟。而一年多前的2012年7月2日,类似故障发生在10千伏荣军线,处理耗时2小时39分钟。
成就这般突飞猛进变化的,是配电班为辖区每条10千伏线路编制的“专属”抢修方案。方案包括了线路测试点、开断点、作业过程风险辨识与控制措施等内容。方案让抢修人员提前掌握要做什么、怎么做,从而提高了抢修复电效率。全年配电班共处理配电故障2208次,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平均时间为20.4分钟,抢修复电平均用时32.2分钟,均同比减少13.2%。
思维改变了,行动也就跟上了。柳州供电局党委书记甘进崇表示:“可以通过‘基层首创’鼓励基层员工创新工作方式,创造更多的新鲜经验。”在鼓励“基层首创”的浓厚氛围下,诸如“一线一案”这样有益供电可靠性提升的举措在实践中诞生,并在实际运用中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作为柳州电网的“大脑”,柳州供电局电力调度部门在加强综合停电管理上也有多项创新举措。一是实施临时停电会签制度,一项非计划停电须先经电力调度、设备管理、市场营销、变电运行等部门会签,再由分管生产副局长最终签字同意,通过对重复停电的层层把关和纳入目标考核,使停电计划执行率同比提高14%,临时停电率由2012年8.1%降至2013年4.5%,自2013年8月起杜绝了配网重复停电;另一项举措是运用“二分法”查找配网故障点,使故障隔离复电平均时间前三季度258分钟缩短到四季度76分钟,整整缩短了182分钟。
柳州供电局还创新“政企联心”合作平台,借助政府行政资源优势,解决影响线路运行、制约可靠性提升的“线树矛盾”问题。||||
■ 对话
找准短板谋提升
——访广西电网柳州供电局局长杜卫
记者:目前柳州供电局供电可靠性提升的短板有哪些?
杜卫:通过与中山、惠州先进供电企业开展可靠性交流,发现了我局可靠性在管理、技术、电网等方面存在差距。表现在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电网硬件基础薄弱。
记者:开展“结对子”活动以来,柳州供电局从与先进单位对标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杜卫:与先进企业开展可靠性“结对子”交流后,我们再次对可靠性现状进行了梳理,在先进企业的指导下,在5个方面共提出了16项方向性措施,进一步明确了现阶段可靠性提升思路。
记者:下一步,柳州供电局如何提升供电可靠性工作?
杜卫: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柳州供电局将按“深化管理,做优技术,夯实电网”可靠性提升思路,在“基础管理、电网规划、电网建设、运行管理、供电服务、技术进步”六大领域综合应用管理手段、技术电网建设手段,全方位提升可靠性管理及指标水平。
管理方面,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和人力资源配置,更好地实现可靠性分层分级管理。
技术方面,加快配电自动化建设实用化水平,推动配网带电作业及状态监测技术。至2015年,配网自动化具备一定实用化水平,带电作业成为配网主要检修手段,配网故障率明显下降。
电网建设方面,加强电网规划与建设,至2015年,电网硬件基本达到先进企业现状水平,为可靠率持续提升奠定基础。
标签:柳州供电局,基层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