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运。该工程与我国先前建成投运的1000千伏长治—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融为一体,标志着河南进入特高压交直流电网时代。
1000千伏长治—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是世界上首个投入商业运行的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也是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的起步工程。该工程2009年1月投入商业运行以来,充分发挥了特高压输电固有的远距离、大容量和低损耗优势,发挥了重要的送电和水火互济、事故支援联网功能,在促进华北煤炭基地集约化开发的同时,有力缓解了华中地区季节性缺电矛盾,也为华中地区水电资源的充分利用创造了条件。
专家指出,直流输电具有输电功能,但不能形成网络,类似于“直达航班”,中间不能落点,定位于超远距离、超大容量“点对点”输电。交流输电则具有输电和构建网络双重功能,类似于“公路交通网”,可根据电源分布、负荷布点、输送电力、电力交换等实际需要构成电网,中间可以落点,电力的接入、传输和消纳十分灵活。直流输电和交流输电只能互补,不能互相取代。
1000千伏长治—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哈郑±800特高压直流工程在河南的混联运行,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核心技术。
2013年3月24日,电力建设者在哈密南至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工地上走过。
2013年3月27日,质检员在哈密南至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工地上进行技术监测。
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华北、华东、华中(“三华”)特高压电网,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推动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驶入快车道。到2020年,我国特高压传输容量将接近3亿千瓦。其中,“三华”同步电网的风电消纳能力超过1亿千瓦。同时,我国借助煤电基地的外送通道也可输送风电,并通过风火打捆方式实现西部风电更大范围消纳,推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的混联运行,对于河南形成“三交一直”特高压骨干网架,实现河南“内增外引、开放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满足河南全面落实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对能源增长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
“哈郑”之最
1.哈郑特高压工程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800千伏)、输送容量最大(800万千瓦)、直流电流最大(5000安培)、输送距离最长(2210.2千米)、技术最先进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也是我国“疆电外送”的首个特高压项目。
2.能耗最低。单位长度单位容量线路电阻损耗不到±500kV直流工程的40%。
3.经济性能最好。哈郑工程造价1.32元/(千瓦·公里),向上特高压工程为1.91元/(千瓦·公里),比三沪±500kV直流工程2.16元/(千瓦·公里)降低39%。
4.建设工期最紧。郑州±800kV换流站从主设备合同签订到双极低端和高端投运分别只有12个月和15个月的时间,同比目前建设速度最快的锦苏特高压直流工程,分别缩短3个月和5个月,建设工期将创直流建设史上的新纪录。
5.哈郑黄河大跨越工程在国内特高压大跨越工程中,跨越段最长(3900米)、导线截面最大(1142平方毫米)、直径最大(44.07毫米)、线盘导线净重量最大(18.4吨)。
6.哈郑黄河大跨越工程架线采用河南送变电工程公司自主研发的2×100千牛张力机,是世界上张力最大的张力机。
7.哈郑黄河大跨越工程铁塔基础为国内首次采用低承台、斜高立柱(9米)铁塔基础型式。
8.哈郑黄河大跨越工程主跨塔全高147.1米,是河南省内最高的电力铁塔,采用平臂抱杆进行大跨越钢管塔的组立,在河南省属于首次。
9.哈郑黄河大跨越工程采用智能无人直升机进行架设初级导引绳作业,在河南省属于首次。
10.哈郑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一般线路导线截面为1000平方毫米,是截至目前国内采用导线截面积最大的特高压直流工程。
(本报记者 陈学桦整理)||||
创新筑就“电力丝绸之路”
——哈郑特高压直流工程施工纪实
□本报记者 陈学桦 本报通讯员 彭怀胜
1月27日,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长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顺利投运。
这是一项充满创新精神的工程。作为哈郑工程的主要建设者之一,河南送变电工程公司在郑州换流站电气安装、线路工程黄河大跨越等攻坚战斗中,从项目管理、工程技术、施工装备三个方面创新突破,打造出一条连接西部能源基地和中部经济高地的“电力丝绸之路”,为中原经济区发展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撑。
郑州换流站内高精尖的电气设备林立,施工难度大。如果把郑州换流站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阀厅被誉为这个巨人的“心脏”。
由于厅内有很多精密的电气设备在安装时对温度、湿度、粉尘度等有严格的要求,在这么大的一个近乎封闭的空间内,如何确保温度、湿度、粉尘度始终处在合适的范围,是建设者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我们自主研发了阀厅设备安装监测管控系统,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和粉尘度,通过程序自动判断是否越限,并提供报警或语音提醒,有效克服了施工环境、质量工艺要求高等难点。”郑州换流站电气安装项目副经理周亚辉自豪地说。
作为哈郑工程线路施工难度最大的部分,黄河大跨越是国内特高压直流工程首次跨越黄河。不仅如此,该工程是国内跨越段最长、导线截面最大、直径最大的特高压大跨越工程。
在黄河滩地组建特大型铁塔,防汛必须得到切实保障。因此,该标段铁塔基础在国内首次采用了低承台高立柱型式,混凝土立柱全高9米,主跨塔基础深达地下60多米,从远处看,如同为每基铁塔都穿上4个防水“筒靴”。
一流的施工装配水平是铸就一流工程项目的关键所在。
黄跨主跨塔单基重362吨,吊装受力系统非常复杂。对此,该公司投入先进的T2T80型平臂抱杆。该抱杆无需拉线,受地形环境影响小,具有起吊重量大、高空作业量少、安全系数高的优点。在线路豫2标段,该公司自主研发了自顶升式高铁跨越架,实现了高铁跨越网的安全、快速搭设。
河南送变电公司员工倾注一年半的智慧和汗水,迎来了收获的动人时刻。两千多公里的“电力丝绸之路”,将见证“疆电入豫”为中原崛起带来的无限精彩,它们本身也将成为河南电力史上最难忘的记忆。
标签:河南,特高压电网,哈郑特高压,直流工程,施工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