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阳春三月,正是鸟儿筑巢时。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大自然中生活的鸟类种群、数量不断增多,活动范围也逐渐增大,很多鸟儿选择在杆塔上造窝筑巢。然而鸟儿们筑的巢中会有部分垂落在绝缘子上或接触、靠近带电导线,遇阴雨、浓雾或大风天气,就会引起线路接地故障或造成接地短路跳闸故障。本期把笔头对准一些供电单位,彰显他们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在处理电网与鸟巢的矛盾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文情怀。
电网与鸟巢的矛盾:一泡鸟屎导致线路停电
一到春天,随着气温迅速回升,到了鸟类筑巢的高峰期。大多数情况鸟儿会把窝做在杆塔上。今年春节期间一次大型候鸟粪便导致的线路跳闸,至今仍让昆明供电局员工金强印象深刻。
大年初一时金强和许多人一样正沉浸在过年走亲访友的热闹氛围中,中午时他收到一条信息,一看内容吓了一跳:500千伏大宝Ⅰ回线路跳闸。虽然线路重合闸成功,但他还是决定安排班员对故障进行查找。
金强通过跳闸信息,根据杆位明细表测算出了故障发生的中心点。随后两天里,金强与9名班员一起分成两组对线路进行了巡查。由于线路处于山间人烟稀少,首先排除了外力破坏的可能,当时天气状况良好,又排除了恶劣气候导致的故障。根据往年经验,金强判断很有可能是鸟类导致的线路故障,于是把水库周边、灌木丛等鸟类频繁活动的地方列为重点检查区域。
检查人员对每一基铁塔都进行带电登杆检查,果不其然,在宝峰双和镇附近的一基塔上发现了故障点,检查人员登杆检查后发现绝缘瓷瓶上有一鸟类的粪便。随后工作人员清洁去除了绝缘瓷瓶鸟粪,并且安装了绝缘挡板,消除了隐患。
据了解,鸟类的粪便掉在绝缘子上染污绝缘子,是因为鸟粪含盐量高,会对绝缘子的绝缘能力造成影响,引起供电线路污闪可能的增加,隐患极重。
供电人员现场展示为鸟儿们制作的新家——鸟巢。许思雅 摄
铁塔上的鸟巢。方皖新 摄
供电人员给输电线路安装驱鸟风车。欧日烈 摄
人鸟“拉锯战”:一月拆除鸟巢33处
“一天之内拆了7处鸟巢!”日前,深圳供电局线路员工因为顽皮的小鸟忙得团团转。为了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工作人员不得不对小鸟在高压铁塔上“违建”的“家”进行拆除。仅2月份,该所就通过带电作业及时拆除鸟巢33处。
春季正值鸟类繁殖期,鸟儿们频繁降落杆塔,抢建巢穴“安家”。小小的鸟巢,却可能严重影响供电安全。“鸟巢大部分由稻草、灌木甚至还有铁丝等材料构筑,一旦遇到雨、雾等潮湿天气,如有杂物散落,很容易导电,从而造成线路跳闸、接地等故障。”该局相关人员介绍。
该局根据架空线路运行经验,结合气候特点及鸟类筑巢规律,在2月重点开展防鸟害工作,当起了“拆迁办”,对鸟巢类“违建”零容忍,一经巡视发现立即拆除。此外,深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还凝聚员工智慧,积极应用防止飞鸟筑巢的小窍门,对线路鸟害特征区域进行界定与划分,在鸟害多发段的杆塔上安装人工鸟巢、驱鸟器等,通过疏、堵、防多措并举防鸟害,确保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处理鸟巢:为鸟儿搭建1.3万个“新家”
近些年,对东莞供电局员工徐华亮来说,最头疼的就是电力线路铁塔上涌现越来越多的“鸟住宅”。所以每年三四月为往南飞的小鸟筑好“爱巢”成了他工作上的“头等大事”。
徐华亮印象最深的是发生在2012年4月的一天,小鸟在双回路220千伏寒板甲线N48的挂点“安营扎寨”,他在巡线过程中发现了鸟巢的草下垂到绝缘子第七片的紧急缺陷。“如果不摘除鸟巢的草很有可能引起线路跳闸。”
由于当时潮湿大雾,工作人员与带电体无法满足人员带电作业距离3米,再加上线路负荷重,无法立即进行停电作业。直到晚上7时才挑灯夜战进行,9时才清理完绝缘子上来自鸟巢的几根稻草。徐华亮说,幸好及时“排雷”,避免了东莞市区停电情况的发生。
为了防止恋家的鸟儿“故地重游”,徐华亮每年春季来临前还要确保在他所管辖的高压线铁塔的安全区域内搭建人工鸟巢,每基要安装好直径约50厘米的人工鸟巢至少2个。而东莞供电局在全市6500基塔就为小鸟搭建了1.3万个“新家”。
人鸟共处:又见白鹭翩翩舞
3月10日,笔者跟随广西南宁邕宁供电公司蒲庙供电所的员工去巡线,走在乡间小路上,林间是翩翩起舞的白鹭。看见眼前的景色,同行的蒲庙供电所所长李彦伟讲起了去年的一段往事。
去年3月,邕宁供电公司供电辖区内的蒲岗10千伏线平沙支线故障频繁,有时甚至一天跳闸停电一次,供电可靠性受到严重影响。经多次查找,却找不出跳闸的原因。奇怪的是,每次重合闸,都成功地恢复了供电。
可是,第二天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不刮风,不下雨,没有雷电,线路的树障也清理得干干净净,瓷瓶是上一年冬修刚换的,导线更不用说了,新的钢芯铝绞线。
李彦伟不信这个邪,带着人马分成几个小组,从线路两头往中间找。派出去的各个小组,回来都拍着胸脯:“没问题!”试送电一一成功。然而,一觉醒来,还是坏消息:平沙支线又跳闸停电了!这一次,大伙几近无计可施。
独自一个人一边沿着小路走,一边挨着线路查,李彦伟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遇到过往的村民,他一一打听:“这几天有没有人看见供电线路打火之类的。”村民们都纷纷摇头。
“打火倒没有,不过早上我听到对面林子里有响声,没过多久,我们家的狗叼回一只白鹭,有点烧焦了。”一位牵着耕牛的老伯说。“每年这个时候,我们这里都飞来很多白鹭。”
“前几天村里也有狗叼到白鹭……”路过的群众纷纷驻足,七嘴八舌。
顺着老伯指的方向,李彦伟一路小跑,在不远处的小树林里,在线路下,还静静地躺着一只白鹭,头和脚都有烧伤的痕迹……经过深入了解,李彦伟心里的疑团终于解开了。
原来,每年都有大量的白鹭到这里栖息。白鹭飞落到10千伏供电线路裸露的导线上,一般不会造成触电。然而,春季正是白鹭交配期,白鹭往往相互嬉戏,双双交颈展翅之际,触碰线路造成相间短路,引发“命案”。
白鹭掉到地上,被狗叼走,触电后其它白鹭也受惊飞离,现场没有留下太多有价值的线索,给故障隐患查找工作增加了难度。
随即,他们及时对这段线路进行了整改,将穿越林区几千米的导线全部换成了绝缘导线,从那以后,平沙支线再也没有跳闸停电,再也没有白鹭冤死。(王宇 曹春霞 曾能 许思雅 马华斌)
■新举措
立项研制次声波智能驱鸟器
“对于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鸟害工作,还应该从研究鸟的种群分布、生活习性及规律、迁徙特点等入手,不断更新各种防鸟害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珠海供电局输电管理所负责人张运周说,不同的鸟类,对线路的危害不尽相同。例如,一些鸟类虽不在杆塔上筑窝,但栖息在杆塔横担上,因排粪造成绝缘子闪络,一些体型较大的鸟类在线路和变电设备周围穿越飞行,造成接地或相间短路故障。
为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同时综合考虑人与自然、人与鸟类的和谐共处等因素,今年以来,珠海供电局立项开展研制次声波智能驱鸟器工作。目前,该局已经完成次声波智能驱鸟器的设计工作。
据悉,次声波的特性主要有两点:一是人耳感受不到;二是不易衰减。生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鸟类的各种器官都有一个固定的振动频率,鸟类从脑到各内脏器官均有可能受到次声的影响。目前医学领域次声波应用较为广范,包括利用次声波诊断心脏病、次声波捕鼠器等。基于次声波功能的智能型驱鸟装置将开创了电力行业利用次声波的先河,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注入了新的科技元素。
根据珠海供电局次声波智能驱鸟器设计报告,该局将于2015年初完成项目研制。届时,该仪器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全天候24小时工作,通过光控的方式,自动开启次声波发生器驱逐特定种类的飞鸟,从根源上解决杆塔复合绝缘子被大型鸟类啄食的一系列难题。(邱晓丹)
■专家声音
调合人鸟矛盾要把握好度
对于鸟儿喜欢到铁塔上筑巢的行为,武汉大学鸟类研究专家唐兆子教授认为,铁塔与普通树木相比,比较稳固,不受大雨大风的影响。从这种程度上来说,在铁塔筑巢,是鸟类的进化。唐兆子说,在国家加强枪支的管理后,相当多的鸟类繁殖出现一个高峰,数量变多。这个因素导致的数量增多,远远大于掏鸟窝带来的影响。
唐兆子谈到,供电职工迁移鸟窝的做法,出发点很好,但实际效果可能不大。因为鸟窝一旦移动,大多数母鸟就会不再孵化,会选择新的地点筑窝产蛋。一边是电网的安危,另一边是鸟儿的生命。对于这种人鸟之间无法调合的矛盾,唐兆子给出的建议是:人和自然界任何生物的相处,都要把握好度。本报综合
标签:南方电网,配电线路,鸟巢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