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广东电网团建转型 依托新媒体建青年交流平台

作者:通讯员 沈甸  2014-06-18

“噢,原来是这样!”等公车的时候,“低头族”小张兴奋地拍了拍脑袋。旁人也许会投来诧异的眼光,可他却津津有味着——别误会,他看的不是八卦杂志、不是穿越小说,而是手机课程。

来自中山供电局的小张,用智能手机下载了“碎片化”课件,内容短小精炼,讲解的都是些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小问题。“再也不闷在大讲堂里埋头苦学了”,发现了这个“宝贝”,求知若渴的小张很是高兴。

“碎片化课件”正是“智慧团建”的缩影。对团中央的这一新理念,广东电网公司团委有着自己的想法。“要选择青年喜欢的,提供青年需要的,才能更好地体现共青团的服务职能”,该公司团委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广东电网公司团委围绕青年员工的兴趣、需求,依托微博、QQ、微信、手机软件等多媒体手段,打造了跨界式立体学习平台。

根本停不下来的“指尖学习”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更应该抓住学习的黄金时期。团的十七大二中全会对青年学习提出了要求,指出团组织要集中青年的智慧,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和传统学习方式,组织和引导青年学习。

“要从‘要青年学’转型为‘引导青年自己学’”,围绕这样的理念,结合“微时代”的大背景,广东电网公司团委针对年轻人追求方便快捷的特点,推出了一系列“接地气”的“微”学习平台。

Q群讨论是较常用的方式。比如,在QQ群上抛出一个话题,团员们能各抒己见,谈出自己的风格,谈出自己的思想。“这些材料通过讨论还能形成深刻印象,也许在将来某一瞬间能对团员起到启示作用”,青年工作科工作人员小任告诉记者,Q群讨论并不是一次快餐式的舌头狂欢,而是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通过基层调研,越来越多的新学法被挖掘出来。

在汕尾供电局,有一群热爱动漫的年轻人。依托他们这项特长,广东电网公司团委打造了十八大网络知识竞赛,用年轻人爱玩的游戏“大富翁”作为框架,将十八大知识融入通关问答,只有回答正确才能进行下一步。“作为一个不算年轻的青年人,我也玩得很开心”,青年工作科相关负责人王泳澔幽默地说。

“平时工作忙,所以虽然有学习热情,但也苦于没有便捷高效的方法”,一名基层员工告诉记者。这样的苦恼,在中山供电局“移动学习”中迎刃而解。2013年开始,中山供电局开发 71门“碎片化”课件,以及名为“微评”的培训评估移动平台,让员工可以时时学,处处学。平时,中山供电局团委根据员工不同的岗位,将相应内容的培训课件推送到员工的智能手机上面,员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行到网站下载“碎片化”课件。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会占据太多时间,又方便,很受年轻人欢迎。

培训学习之后,员工还可以通过手机扫二维码,为自己的电脑或者智能手机下载“微评”,为刚学习过的培训课程打分、写上希望改进的意见。如此一来,便可以实现培训全过程的闭环管理,既能按需进行培训,又能及时反馈培训效果,实现无纸化培训,使得信息的传播和收集变得更加有效和便捷。

一部手机拉进与青年的距离

“在这里,你能接触到青年的纷呈思想”,青年工作科工作人员小任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开通的“亲青广东电网”微信订阅号。

翻开“亲青广东电网”的历史推送信息,记者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时效性强的学习资料,《压力那点儿事》等温暖人心的小文,还能了解《女汉子的工作技巧》等生动有趣的基层动态。

在小任的电脑上,编前资料堆满了这个显示屏。每一次推送信息,小任都不是简单堆砌网络资料,而是收集了单位青年线上、线下的讨论,将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呈现给读者。“在新的时代,新青年应该从小处着眼,保有积极进取的学习之心,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理性参与社会管理……”,网名为“姣姣”的员工直抒己见,这段话被收录在《特别策划:我心中的五四精神》中,供读者参考。

基层单位也同样用起微信来。中山供电局开通了“团聚中山供电”,推送含有融入中心、文化建设、志愿服务、快乐成长、团建创新等内容的“聚力、聚心、聚情、聚才、聚能”五个版块,及时传递党团信息、分享青春故事、弘扬青春能力、凝聚和服务青年需求。

微博、微信的阅读者越来越多,也为团青活动提供了一个宣传阵地。用起了微博等新媒体,珠海供电局团委收获了良好的前期宣传和后期报道效果。在过去海报、OA、QQ群的宣传基础上,该局团委在“电子杂志设计比赛”等主题活动前期,组合运用微博进行宣传,活动参与率至少提高20%,增强了团青力量的凝聚性。

“现在青年的自我意识很强,也许他们不太乐于讲,但很愿意通过‘微’工具表达出来”,由于经常与青年接触,王泳澔对他们很是了解。

在江门开平供电局,该单位团委整合新媒体资源,创办了名为《I-开电》的电子团刊。“行摄天下,带您领略海岛风光”、“新兵有感”、“感恩母爱”、“DIY烧猪做法”……《I-开电》为社团活动打造量身定制的栏目,也为青年员工进一步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

“I”是普通话中的“爱”,英语中的“我”,也代表着电流。美丽的名字蕴含着对青年员工的美好祝愿,每期50页的篇幅印刻了他们的成长脚印。

“如果对每个学习平台的环节作过多规定,反而会限制青年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广东电网公司团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因此,我们提供载体,舞台是他们的。”给予青年广阔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该公司团委将一直在路上。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标签:广东电网,团建转型,新媒体,青年交流平台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