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疑问、投诉该找谁?电力监督、举报通过谁?……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用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员工的话来说,“说不远,是因为它是企业服务客户最后一段距离;说不近,是因为这段距离将决定企业服务的最终成败。”
近年来,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在市、县建设服务快速响应中心,正在基于解决服务质量、服务资源、服务过程缺乏集中调度管控,专业部门之间协调联动不足等问题,以此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着力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但是,实际成效如何?记者就此一探究竟。
一口对外,“抄表工”变身“电保姆”
熟悉林惠华的人不再叫她“抄表工”,更多人喜欢称她“林经理”,在她的名片上,林惠华是漳州市区内的建元花园“片区服务经理”。国网漳州供电公司营销部书记陈小辉向人民网记者介绍,完成智能电表更换安装后,原本仅仅是上门抄表,现今要提供更多电力服务。
走进建元花园小区,门口的公示栏上贴着各种用电提示,其中关于安全用电的宣传,变成了简单易懂的形式进行介绍。在该小区物业办公室内,物业主任林辉介绍,如今的“抄表工”在和小区业主沟通上,和物业人员有得一拼。
在林惠华随身携带的《走访记录本》上,一张张记录表内容与抄表工作相差甚远。去年9月15日,林惠华走访物业,调查语音电话冒充电力部门要求转账缴费情况;今年3月18日,林惠华走访居民客户、商业客户,向居民介绍国电分三档的电价和峰谷电价的内容……
国网漳州供电公司的服务快速响应中心内,也正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怪象。该中心在受理、派发和反馈95598供电服务热线转办的服务诉求基础上,与电力监管投诉举报电话12398、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12315、社会联动电话110、新闻媒体等对接联动,对客户反映的问题,实现“内转不外转”,实现全程管控,任何客户诉求都必须一一回复。
“这就是要发挥全局指挥、协调、跟踪、督办功能,实行24小时值班多渠道受理全市客户诉求,解决客户问题。”国网漳州供电公司党委副书记蔡艺华如是说。
一次解决,“直接减少损失近500万”
回忆6月13日的停电,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余金平仍有些紧张。
当天上午9时29分,路达公司附近的电缆发生故障,整个工厂的生产线被迫全部停工,像往常一样,余金平让员工迅速拨打95598电话求助,但他的心里并没有底,究竟要什么时候才能修好,“如果停电一天,将损失近1千万元。”
与此前不同的是,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的服务快速响应中心收到信息后,立马对该地区电缆故障进行研判,快速定位问题产生的原因,精准派发任务至责任部门(班组),快速调配服务资源,提高响应处理速度,实现“一张工单,一支队伍,一次修好”。
10时13分,负责路达公司片区的用电班长到达现场,在此之前,双方已对故障情况进行3次电话沟通;11时10分,厦门电力工程集团公司(负责施工)、厦门城市供电抢修公司(负责抢修)两支专业队伍进行施工;22时30分,排除所有故障并顺利为路达公司供电。
“这比我们的预期缩短了半天时间,直接减少近500万元的损失。”余立平说。
厦门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李聚聪介绍,未成立服务快速响应中心之前,处理电力故障是先派一支队伍排除,无法顺利排除后再折回派出另一队伍,浪费了很多抢修时间,“现在是根据故障情况调动全局资源,实现多支队伍能同时介入,仅仅是装表接电时间就可下降35%。”
超前预警,把问题解决在客户感知之前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对供电需求也飞速增长,不少地区面临着电压超负荷现象,国网厦门供电公司服务快速响应中心主任莫桑比介绍,这给老百姓的用电安全埋下了隐患。
厦门环岛路的曾厝 正发展成为新一个“文艺、小清新”聚集地,许多新建商铺投入营运,家庭旅馆更是层出不穷,外来游客纷纷拥挤在这将近6.5平方公里的“文艺渔村”里。
曾厝 因此成为厦门供电公司关注的重点,为保障曾厝 的安全,该公司针对性地分析超容量用电客户清单,主动告知客户及时办理增容手续,并积极更换老旧线路消除安全隐患。
在厦门供电公司的服务快速响应中心大厅内,曾厝 片区被标识出10个红色位置,在线异常数据监测不断提示供电信息。莫桑比介绍,在线异常数据监测往往包含低电压、超负荷、重要高危用户停电预警、重点保障用户停电预警、停电监测等信息,“据最新一组数据统计,其它各项基本为零的情况下,这种超负荷异常监测高达15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