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川藏联网工程为主的藏区电网建设将大幅提高藏区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服务藏区的“光明工程”。目前,以川藏联网工程为首的藏区电网建设正全面展开。本报特开设“见证藏区电网建设”栏目。
7月5日,夜幕笼罩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规模最大的寄宿制小学――理塘县第三完全小学里,三年级学生格绒泽仁正和同学们在明亮的电教室里学习使用电脑。同时,食堂的工作人员正在用和面机、馒头成型机、绞肉机、气化灶等为孩子们准备可口的美食。“有了电才敢想象这一切。”校长达瓦扎西对于通电一年来的改变非常满意。
为了让电力惠及更多藏区居民,1.4万名电网员工正在四川和西藏的藏区如火如荼地展开电网建设大会战。有数据显示,川藏联网工程线路基础施工已全面完成,组塔完成超过85%,线路施工也已开始,年底前将建成投运。今年“电力天路”工程将完成投资95%以上,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也将在今年年底提前完成。
到年底,甘孜州将拥有7座500千伏变电站,建成仅次于成都的骨干电网。甘孜州18个县将全部和主网联网,百万甘孜群众将用上稳定、可靠的电力,迈进“大电网”时代。
光明照进藏区百姓心窝
“电力天路工程建设是一项从根本上解决甘孜州电网问题的战略性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甘孜州委书记胡昌升表示。
从去年开始的甘孜州“电力天路”工程让藏区百姓初尝大电网带来的美好生活。“以前,娃娃们晚上做作业都只能打手电筒,对眼睛损伤很大。现在好了,有电了。”雅江县红龙乡村民顿珠高兴地说。他家闲置半年的电视也终于可以派上用场,煮饭有电饭煲、打酥油茶有打茶机……对于未来的生活,顿珠充满了期望。
巴塘县竹巴龙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乡,在不通电的日子里,村民们只能依靠小型发电机发电。但小型发电机所发的电不仅微弱,且一天只能供应两个小时用电。去年年底,“电力天路”照亮了这个村庄。“下一步,我们乡准备发展旅游和农业深加工。”竹巴龙乡党委书记张学斌筹划着未来。
企业家们从稳定可靠的电源和优惠的留州电量电价中看到了商机。一家和巴塘谈了好几年的水泥企业在今年与巴塘县签约,投资3.76亿元兴建一条日产熟料25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目前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明年投产。此前,藏区电网建设的水泥均需从成都和昆明等地运进。
甘孜州副州长张平森表示,除有序开发水电和矿产资源外,甘孜还将加快农牧业、中藏药业及文化产业的发展,“今年有鲁能集团等知名企业来甘孜打造亚丁景区等。”
“甘孜藏区电力送出通道将基本实现东西贯通、南北互联,水电送得出、落得下;负荷集中区电网将坚强、保障有力,城镇及工业企业用得上、发展好;无电地区电网将基本覆盖、农村电网状况明显改善,农牧民生活点得亮、步步高。”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
为藏区水电外送建设“高速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为全国第二大藏区的甘孜,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约5000万千瓦。尽管坐拥如此丰富的资源,却因此前主要为地方小水电供电,当地依然有许多农牧民群众长期过着靠松光油灯照明、柴火牛粪取暖的生活。
国家电网公司和四川省委、省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这一局面。2012年9月19日,投资32.15亿元的“新甘石”电网联网工程在不到一年的建设工期内成功投运,甘孜州西北部电网骨架初成。今年3月18日,总投资66.3亿元的川藏联网工程动工,甘孜水电外送的南部电网骨架网络也将成形。
甘孜州水电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达413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占四川全省装机容量的34.4%,目前仅开发550万千瓦。到明年年底,甘孜预计建成水电装机1000万千瓦,其间可增加约50亿元税收、6万个就业岗位和5亿元左右的劳务收入。
还有更多工程等待核准开工。目前仅巴塘县就有华电四川规划的金沙江上游4级电站共500万千瓦,总投资15亿元。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苏洼水电站等已在积极准备前期工作。
“甘孜南部主要是小水电的孤网运行,川藏联网工程能从根本上解决甘孜州南部地区冬季枯水期间的缺电无电问题,还能助推甘孜州从能源富州向能源强州跨越发展,实现甘孜藏区的长治久安。”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相洛说。
川藏联网工程是甘孜南部水电外送的“电力高速路”。据国网四川电力相关负责人透露,川藏联网工程未来还可通过与规划中的雅安―武汉特高压交流线路相联,满足金沙江、澜沧江、玉曲河水电开发送出,西藏昌都地区和甘孜南部丰富的水电资源可以通过这条线路外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届时,四川在全国特高压网络的重要位置将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