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从2013年至2015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计划完成投资12.25亿元,大力推进电网延伸下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解决省内2.27万户、8.34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并最终实现青海大电网覆盖下的户户通电。
面对越来越深的草原和越来越高的高山,国家电网人始终牢记使命和责任,克服气候恶劣、高寒缺氧、道路艰险等各种困难,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踏上了一条播撒光明与希望的艰辛之路。今天,我们摘选发生在青海广袤大地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通电故事,一同感受草原最深处人们生活的变迁。
海北供电:为了牧民对光明的祈盼
对于刚察县环仓贡麻村的公保一家来说,8月11日是光明到家的日子。
但对于国网海北供电公司的电网建设者来说,在这恼人的雨季里,他们还需要用更原始的方式,将这条输电线路向40公里外草原更深处的秀脑秀麻村延伸过去。
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点多线长,许多的线路翻山越岭、跨越沟壑,施工难度相当之大。环仓贡麻村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架设的低压线路28.8公里,立杆500多基。相比于几十公里外的秀脑秀麻村无电工程来说,这都不是事儿。秀脑秀麻村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架设低压线路42公里,立杆整整1000基。“我们真的是埋着一基一基的电杆、拉着一盘一盘的电线,一步一步把电送到牧民家。”谈起工程往事,施工队长祝平甲不胜感慨。
该地区山大沟深,所有工程物资先由大车运至吉尔孟乡,再装到小货车上分批运到施工现场。这一装一卸,大大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也延误了工程的进度。祝平甲向记者介绍说,小货车一次只能拉一盘1.4吨的线盘,或者同等重量的其它物资,而且在运输过程中经常需要人力协助推拉。如果碰上下雨天气,那只能望天兴叹了。
除了施工中的艰难,施工人员的生活之难也是数不胜枚举。为了尽早完成工程建设,确保牧民们提早用上电,国网海北供电公司的员工们吃住都在工地。夏季的草原雨水连绵不断,施工人员住的帐篷里又潮又湿,被子好像都能拧出水来。喝的水也得到三四公里外拉运,珍贵如金。
看到这些,公保的心里非常不好受,他和儿子商量,把自家住的套屋腾了出来,要让施工人员住进去。“我是我们村的村长,理应带头做好,供电员工很辛苦,不能让他们在草原上受了委屈。”公保村长的话语激励着每一名施工人员。
事实上,早在供电公司人员为通电架设线路的时候,公保一家就没闲着。崭新的洗衣机、电视机、电脑等电器早早的买回来放在家里,就等待着通电的那一刻。面对这一切,正在读大学的二儿子仁青却有着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利用自家的牧场,建一个藏系羊繁殖基地,现在,计划终于要实现了。
8月11日,公保所在的环仓贡麻村通电。
9月21日,刚察县雍润B区游牧民安置点竣工通电。
9月24日,海北地区2014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全部完工,国网海北供电公司成为首个完成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单位。 (马德庆)
海西供电:托起大山深处的梦想
沟里乡坐落于素有柴达木“绿洲”之称的都兰县东南端,正如其名所隐喻的那样,这个海拔3700—5200米的藏族纯牧业乡,由于人员居住分散,远离电网负荷中心,586户牧民至今仍过着“油灯粪火”的生活。
为了让牧民们早日用上电,在高寒缺氧的大山深处,国网海西供电公司施工人员承受风雨的洗礼、骄阳的暴晒、蚊虫的叮咬,用布满厚茧的双手组建起一座座铁塔矗立在沟里乡无电地区每个角落,钢铁的脊梁托起一条条长长的银线,传递着光明和温暖,点亮大山深处的希望。
“蜿蜒崎岖的山路,十几里路一户人家,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多变,施工条件艰苦……”这些都是施工人员的普遍共识。在未亲临施工现场之前,这些仅仅只是描述,无法触摸。直到9月12日,一路风尘,从高速公路到柏油路到乡间土路再到河间便道,在大山里七拐八绕,被颠得七荤八素的我早已分不清东南西北时,才体会到了他们所说的:难!
说到艰苦,都兰县供电公司安全员姚慰农有发言权。他说,建设点多面广,汽车在沟里山间跳着走3个多小时,才到达下一个施工点。周边都是牧场,没有路,只有干涸的河床,为了保护山上的植被,他们用手拉肩扛的方法将一根根电杆、一盘盘导线、一台台变压器运到大山深处。遇到下雨天,河床里的便道被山上流下来的雨水所覆盖,车辆和人员出不去也进不来。
姚慰农指着施工现场不远处的一间房子说,“这里就是秀毛村了。”远远望去,只见一间冒着缕缕炊烟的土坯房,孤立在空旷的草场上显得是那么的寥寂。
“这是秀毛村?”我疑惑地问道。“不错,这里就是秀毛村,还有80多户零星分布在这大山里,这里家家户户有自己的牧场,邻里之间隔着十几里路,有些甚至几十里。”姚慰农看着我诧异的表情笑着说。
说话间,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的天空,刹那间就黑了下来,天空中下着雨,不时有雪花夹杂在雨中缓缓飘落,让人分不清季节。“下雨啦,构架上的人快下来,等雨停了再干。”姚慰农大喊。
现场作业停了,看着施工人员纷纷躲进帐篷内,姚慰农才放下心来,“这里海拔高,一旦感冒十天半个月都好不了,记得上次施工队的马维龙被雨淋得感冒了,又是吃药,又是打吊针,折腾了十几天才好。”
“我们早已习惯了,虽然山里作业很累、很苦,但如果能更好地完成工程,让沟里百姓早日通上电、看上电视,苦点、累点我们都觉得值得!”马维龙说。
将光明延伸到遥远的村落,让那里的人们也能看上电视,是多么简单的心愿,质朴的话语饱含着他们坚守的动力和无私的奉献。 (王震鹏)
黄化供电:海拔四千米的通电路
6月,王青鹏带领他的施工队来到了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赛尔龙乡尖克村,村干部和村民怀着感激之情,将王青鹏的施工队安排免费住进了村委会办公大院。在这里,他们要在5个月的时间里立杆1400多基,架线91公里,安装变台17个。
这里自然环境的艰苦超出了王青鹏的想象。这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施工队要架设的输电线路需要穿越多座高山,气候阴晴不定、早晚温差大、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等各种困难,和这里翘首以盼的牧民群众一样迎接着他们的到来。
“这里干活最大的问题就是天太冷,风特别大,厚厚的棉衣棉裤让人根本放不开手脚,爬的太快了容易心发慌、腿发酸,必须爬几下休息一会儿,毕竟安全第一嘛!”施工队员李生良向我们介绍说,“如果在内地的话,12米的电杆我30秒就能登顶,而在这里,至少需要2分钟。”
说到施工,李生良打开了话匣子,他向我们介绍说,河南县这片草原上,一到夏天气候就非常多变,飘过一块云就能下雨,9月份以后就开始下雪了,我们经常在干活的时候被雨水淋湿,风一吹冻得受不了。李生良说他刚干活的前几天不能适应这种天气,还感冒了一次。医生让他打点滴,可是他一想到工期紧张就坐不住,硬是缠着医生开了几天的药返回了工地。
10月11日晚,又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一夜之间侵袭了整个河南草原。虽然这里之前也零星地下过几次雪,但这场雪显然不同往常,到处白茫茫一片,像一块厚重的被子包裹着整个草原,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寒冬到来的准备。
“下雪对我们的工作进度影响不大,前两天我们的工程就全部完工了,如果不是因为运输电杆拖延了近半个月的工期,这里的牧民说不定现在已经用上电了呢!” 12日天刚亮,王青鹏穿着厚厚的棉袄带着他的队友踩着厚重的积雪开始了最后的消缺工作。
2014年,国网黄化供电公司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共有61项,其中35千伏项目2项、10千伏及以下项目59项,所有工程计划于11月30日前全面完工,彻底解决黄南州和两化地区3010户11027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王国栋)
海南供电:点亮青海湖畔新生活
10月15日,青海湖地区鲁色寺院公用变电表安装完成,标志着国网海南供电公司青海湖周边9个无电地区通电项目全部竣工。
2014年,国网海南供电公司在青海湖及周边无电地区电力总建设项目投资共达1.21亿元,启动青海湖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110千伏变电站一座,110千伏输电线路33.4公里,新建35千伏黑马河变电站一座,全面解决青海湖地区供电可靠性差的问题,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满足当地旅游负荷增长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负荷新增需求,并为周边鲁色村、加隆村、文巴村、向公村、铁卜加村等9个村社的666户3000余名无电牧民送去光明。
“以前到高峰期电就不够用,晚上连电视都看不了,游客们总是怨声载道,现在低电压解决了,宾馆的用电再也不会受影响,来黑马河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也会越来越红火。”盛源宾馆经理格日措喜上眉梢。
随着青海湖地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黑马河地区开饭店、办旅馆的当地群众越来越多,各种电器纷纷落户,用电负荷不断攀升。虽然经济日趋发展,但是季节性出现的低电压却已成为制约黑马河集镇生活用电的大问题。今年以来,国网海南供电公司将大电网进行延伸,为黑马河地区提供坚强电源支撑,并结合当地用电负荷情况,更换变压器及老旧电力线路,全面解决了供电半径过长、低电压“卡脖子”的问题,为当地的旅游经济提供了有利支撑。
电力线路连着千家万户,光明照亮着的不仅仅是一个牧户、一片草原,还改善着牧区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疏通牧区经济发展的血脉,点燃牧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激情。
来自黑马河乡文巴村的周才加是村里的致富领头人,今年他带领同村牧民在山下草场成立了专营合作社。合作社有250头牛、300多只羊,周才加准备进行肉质及奶产品加工业,所有的生产用电设备已经准备就绪,通电是他心中最大的期盼。但这片草场并不在电网的覆盖范围内,国网海南供电公司经过多次协商,将电网延伸为合作社通电。如今,整齐的电杆已经栽到了合作社门口,通电后崭新的新生活将如期而至。
青海湖地区石乃亥鲁色村村民索南顿珠满脸笑容地将自己新购置的电视机和电冰柜搬进了家中。索南顿珠说:“听说年底家里就要通电了,我们购置了电视机和冰柜。过年我们能看上电视了,也不用把肉风干来储存了,每天能吃上新鲜的肉了,过上小康生活了。”索南顿珠的眼眸里全是期盼与激动。
在青海湖地区还有很多像索南顿珠一样的村民,他们期待电改变他们的生活。而海南供电公司的员工正在克服高寒低温、冻土、缺氧等多种难题,在短短5个月的有效施工期内,紧抓施工质量与进度,尽早实现环青海湖地区3000余名牧民群众的用电梦。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