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电了,灯好亮!”6月26日18时35分,四川甘孜州丹巴县丹东乡二道桥村,甘孜州最后一家无电户家里传来阵阵笑声,43岁的女主人亚马太向电网员工递上了热腾腾的酥油茶。
突然,窗外雷声大作,大雨倾盆。
二道桥村党支部书记建平开玩笑说:“千百年的油灯,今天一步跨千年,老天爷也被感动!”
20分钟后,大雨仍下个不停,十几名电网员工正准备收工出村,建平带领村民追到村口,冒雨献上了洁白的哈达。“扎西德勒!”施工队现场负责人刘德茂的泪水混杂着雨水,他紧紧握住建平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他想,这两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值了。
无电之因
“盼星星,盼月亮,国家电网的电终于送到家门口”
6月26日10时,我们从海拔1800米的丹巴县城赶往海拔3600米的丹东乡,沿着奔腾不息的大渡河支流革什扎河逆流而上,跋山涉水,一路颠簸,冲过滑坡路段,近3小时走过70千米,终于到达丹东乡政府。
丹东乡是丹巴县最边远的一个乡。“一个乡政府竟然没有通电,我十分震惊!”今年3月,刚上任的丹巴县县委书记陈天康感叹,“国家电网公司投资9000多万元加快丹巴县无电地区改造,电网员工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边远山区,克服了泥石流等诸多困难,非常不容易啊!”
1998年以来,根据国家下达的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投资计划,囯网四川电力先后开展了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中西部农网完善、农网改造升级等工程,这些工程极大地改善国网四川电力下辖农村电网的状况。由于经营区域不断延伸,截至2012年底,国网四川电力新纳入供电管理区域内的无电户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巴中市南江县。由于历史问题和地理环境等原因,甘孜、阿坝、凉山等地电网建设严重滞后,冬季缺电问题尤其突出。
当我们走进漆黑的丹东乡政府办公室的时候,乡长岳国军说,上世纪80年代乡里建有一座小水电站,设备年久失修、故障不断。在这里,电脑经常用不起来,手机时常没信号。“我们盼星星,盼月亮,国家电网的电6月底终于到了家门口!”
在阿坝州,当地群众也同样面临着用电难题。虽经一、二期农网改造,但2012年经全面统计核实,州内还有无电村298个,涉及9个县91个乡。这些无电地区,基本上都地处边远、交通不便、人口稀少、气候恶劣,电网建设难度极大。电力不足,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广大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阿坝县茸安乡夏尔嘎村,2013年才通简易公路,一直未通电,当地政府和百姓强烈盼望着能早日通电。随着阿坝州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实行“牧民定居”行动、“帐篷新生活”行动和大骨节病搬迁等,形成了新的定居点,部分定居点因无配套电网,又形成了新的无电户。
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地貌复杂多样,电网建设资金投入大,施工难度高。历史上,凉山州各县级电力公司的电网基本上是相对独立的发供电系统。凉山的电源全部为水电,接入各县级电网的中小水电又以径流式电站为主,电源结构单一,地方电网的供电能力十分薄弱。凉山州大部分县市为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政无钱投入电网建设,各县级供电公司经营效益差,在农村电网建设中更是无资金投入,最终导致部分山区和偏远地区长期无电。
建电之难
“电叔叔好辛苦,我爱你们,有电,冬天就不怕冷了”
6月25日上午,甘孜供电公司无电地区建设工程管理负责人高峰,紧紧抱住了丹东乡小学四年级学生苏兰降。原来,看到在校园忙碌的电网员工的身影,13岁的苏兰降对高峰说:“电叔叔好辛苦,我爱你们!有电,冬天就不怕冷了。”山高、路险、沟深、水急,高峰和同事们风餐露宿,用干粮充饥。但看到孩子们仍在昏暗的教室里上课,高峰对校长说,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30号之前一定会通上电。
丹巴县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于2014年3月开始实施,如今,工程进入收尾阶段。皮肤黝黑的刘德茂说,去年8月他们遭遇特大泥石流,道路中断3个月。今年6月进入雨季,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这两天天才放晴,他们加班加点,以确保丹东乡6月30日通电。
继2012年“新甘石”联网工程之后,甘孜州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热潮再一次唤醒了寂静的高原。
2013年10月在甘孜色达11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现场,十余名工人正在对变电站构架基础及重要设备房屋基础承台进行浇筑。工人们需要连续户外作业两个小时才能完成浇筑,而当晚气温只有8摄氏度,还伴有四级大风。“我们有句顺口溜叫‘三天不停电,不是色达县’。”项目经理宋志朋告诉记者,色达电网长期孤网运行,枯水期电力供应不足,县城也要分街区拉闸限电。白天停电影响进度,浇筑要求连续作业,因此宋志朋他们常常要夜间施工。
汪志刚,北川供电公司的员工,也加入到甘孜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大军中来。指挥部设在海拔4013米、被誉为“世界高城”的甘孜州理塘县。这里风景秀美,但极度缺氧、极度严寒的气候让人畏惧。2014年5月30日一大早,汪志刚从理塘指挥部前往理塘至雅江110千伏输配电工程施工现场。汽车翻越海拔4148米的脱洛拉卡山,往雅江方向驶去。到了车子也无路可走的时候,他们就徒步爬向山顶。接近60度的山坡碎石满地,爬到一半的时候,已经让人呼吸不畅,胸闷咳嗽。为了保证施工安全质量不出问题,汪志刚坚持每天每处施工场地都巡视到位。
在凉山州木里县的黄泥巴村,苏林的父亲苏世甲还在为用不上电发愁时。2013年12月,一群戴着蓝色安全帽的年轻人在山脚下搭好了帐篷,运电杆的拖拉机和电力员工的号子声打破了山谷的宁静。这是凉山州木里县第一个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然而,山很陡,沟很深,大雪封山,高原反应,施工人员感冒发烧等让工程进度慢了下来。
“一定要让黄泥巴村村民看到2014年春晚。”一声令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殷显树带领国网四川电力 (凉山)共产党员服务队11名队员赶过来了,“感动四川”十大人物鲁鹏也带领国网四川电力(德阳)共产党员服务队赶来了,国网四川电力应急中心还派来了无人直升机来解决跨越峡谷架线的难题……2014年1月29日,黄泥巴村终于告别了无电历史。
通电之喜
“告别点蜡烛的历史,全面实现通电通水,广大农牧民喜迎新生活”
6月26日,通电的丹东乡二道桥村喜气洋洋。85岁的藏族老人仁增降初家里通电了,他逢人便说,感谢共产党,国家电网人就像当年的红军一样,把老百姓的事装在心里。
34岁的丹东村村民泽朗东珠打算给在县城读书的孩子买电脑;丹东小学学生梅兰桑姆终于实现了在灯光下读书写字的愿望;丹东小学校长兰卡寻郎更是欣喜万分,他说,6月30日通电,县教育局将投资90多万元改造教学楼,9月1日开学,学校将以崭新面貌迎接新学期到来……丹东乡的二道桥村、丹东村共有无电户183户。乡党委副书记共布说,今年他们要告别点蜡烛的历史,全面实现通电通水,广大农牧民喜迎新生活。
用上大电网的电,给四川无电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欢乐。2014年1月29日中午,凉山州木里县黄泥巴村通电了,村里29户人家决定,要像春晚一样办个联欢会。第二天农历除夕,傍晚时候,村民马伍合家的小院里挂起了8盏代表吉祥如意的红灯笼,门上贴着的“福”字与金黄色的小木屋相互映衬。通电后的小院很亮堂,一场山村春晚在这里举行。
巴中南江县光雾山镇铁炉坝村人是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最早的受益者。2013年9月29日,铁炉坝村83户全部通电。南江县中小企业局党委书记马宏儒告诉记者,通电那个晚上,全村村民上下欢腾,人们奔走相告,把家里所有的灯都点亮。南江县光雾山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光雾山的丹枫红叶酒店老板蒋伟告诉记者,他家4层楼的酒店按照四星级酒店装修,开业之前的一个月,80个房间被预定一空。如果没有电,用柴油机保证晚上供电,每月也要用一桶柴油,约1600元,现在旅游高峰期每月也只需要700元电费,而且是全天有电。“无电地区建设给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无电地区电网建设,牵动着当地老百姓的心。纵然无电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电网延伸任务艰巨,但是国网四川电力积极担当,实现了光明的承诺,为无电地区架起了一座开启光明的连心桥。
标签:四川电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