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鲁甸灾区电网恢复重建有序推进(图文)

恢复重建第1、2阶段工作圆满完成 一年来,公司已为4.95万户灾民入住的重建民房同步建设配套供电设施

作者:记者 邓翀 通讯员 马莎 王宇 马玲会 吴玉翠 贾理要 李琛  2015-08-11

1.jpg

  龙头山供电所的工作人员站在高处观察繁忙的灾后重建施工现场。本报特派记者赖增鹏黄勇华摄影报道


  云南鲁甸“8·03”地震发生一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在迅速恢复灾区供电后,立即将工作重心转为过渡安置点保供电和电网恢复重建工作,“建成一户、通电一户”,目前,已为4.95万户灾民入住的重建民房同步建设了配套供电设施。


  至7月底,公司为开工建设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配变157台、总容量3.2万千伏安,为灾后重建提供了有力的电力支撑。


  为进一步满足灾区农村快速增长的负荷需求,公司还计划新增2.14亿元,建设灾区城农网,着力解决城乡配电网薄弱的突出问题,大幅提升灾区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2.jpg
 

 

  孩子们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赖增鹏摄


  编者按:距离鲁甸“8·03”地震,时间的指针已划过整整一年,云南电网公司灾区电网恢复重建第一、二阶段工作现已全面完成,第三阶段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鲁甸龙头山,这片经历了创伤的土地,如今四处渗透着新的希望和力量。


  回望过去的一年,感动和激励着我们的,有领导的赞赏和鼓励,有南网人的敬业和行动力,有百姓的认可和感谢。无数刻录着汗水、辛劳,也刻录着荣耀的鲁甸灾后重建的故事里,有南网人的身影。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灾难的不幸中,南网人和所有灾区人民是一家人,是爱让南网人如此投入。让我们对所有参与鲁甸“8·03地震”灾后重建的南网人说一句:辛苦了!你们是所有南网人的骄傲。


  “郭家村已经被埋在半山腰了,如今咱们的新房建了起来,还有这么多好心人在帮咱,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兴旺!”郭家村村长雷元学在村里18幢新楼建成通电的那个夏夜,激动得难以入眠。


  鲁甸“8·03地震”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现在的这片土地,正在灾难中重生,类似雷元学他们村的故事正在发生。南网人用自己的行动和决心,参与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再一次证明了自己。


  在无数不眠之夜、无数难忘的画面中,我们选择3个故事,来回望这过去的一年。


  总理的鼓励:“你们的工作做得很好”


  地震发生后,从小寨供电所通往龙头山供电所的道路受阻,地震灾区急需的大批供电应急物资靠汽车运不进去。这该怎么办?小寨供电所配电班班长许发宏看到在公路上穿梭的摩托车,灵机一动,利用摩托车搬运物资的想法顿时冒了出来。


  随即,许发宏从小寨供电所组织了11辆摩托车,组成运送物资的摩托车队,往返于30公里长的盘山路上。往返一趟5个小时,每辆摩托车每天至少跑两趟,有时凌晨3点多,摩托车队还奔忙在山间公路上。


  地震发生后的10多天里,就是靠着这11辆摩托车蚂蚁搬家,一点一点把供电应急所需要的物资送到地震灾区,最快时间点亮了灾区的第一盏灯。


  “你们的工作做得很好。”李克强总理赶赴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时,表扬了供电保障很及时。这句话也一直鼓舞着许发宏全力以赴做好灾后重建的供电保障工作。就算再晚,只要接到灾民电话,许发宏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说:“只有消除了供电安全隐患,避免了人身触电风险的发生,才能睡上一个安稳觉。”


  灾后重建一年以来,许发宏起初组建的摩托车队并没有停下,“这一年来,11辆摩托车加起来的行程已经超过红军长征的二万五千里。”许发宏说,“这一年来虽然辛苦,但只要一想起总理的话,就感觉一切工作都是值得的。”


  故事背后


  灾后恢复重建已下达投资1.189亿元


  灾后重建物资安全快速到位,确保了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目前,灾后恢复重建已下达投资1.189亿元。其中鲁甸县电网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8765万元,其中110千伏项目1项,即洪鲁线修复工程总投资31万元;35千伏项目7项,总投资2701万元,10千伏及以下项目投资6033万元,计划改造户表11000户;巧家县电网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2738万元,其中35千伏项目2项,总投资300万元,10千伏及以下项目投资2438万元,计划改造户表3853户;昭阳区电网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393万元,均为10千伏及以下项目,计划改造户表391户。


  今年下达计划的35千伏及10千伏以下灾后重建项目已开工建设。列入灾后重建的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将于2015年10月前全面完成。


  超常规的速度:“是信念在支撑着我们”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家好好睡上两天。”8月3日,龙头山供电所所长马玉锋面对记者的询问,说出这样简单的愿望。


  从地震到现在,马玉锋仿佛变成了一个一直不停转动的陀螺,拼命地旋转着。工作20年了,这一年的工作量前所未有,是以前的三四倍;但是从进入灾区那一天开始,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他说:“只有拼命工作,心里才会感到平静。”


  去年10月中旬,政府一个电话打来,要求供电所两天内在回龙湾200多户的灾民安置点安装一台变压器,保证建工集团的施工用电。


  按正常流程,安装一台变压器至少需要半个月,碰到这样的事,马玉锋也懵了,立即向公司作了汇报。


  当天,鲁甸供电公司原副总经理马礼韬带领客户中心、供电所、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人员赶到现场,勘察设计、确定方案、组织材料、施工……一切以超常规的速度进行,两天内立了8棵杆、假设线路700多米,完成了变压器的安装。


  提起这件事,马玉锋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当时为什么就能完成这样的工作?


  “光有命令是不行的,是信念在支撑着我们。”马玉锋说。


  故事背后


  使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超前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地震发生后,龙头山供电所员工为灾区解决了32个安置点、1962顶帐篷、11个安置点食堂,安置总人数11567人的照明用电和生产生活用电,并对安置点的安全用电开展巡查和宣传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云南电网公司昭通供电局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力抓好受灾群众过渡安置保供电和电网恢复重建工作。昭通供电局党委书记马建铭介绍,昭通供电局将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灾区电网恢复重建任务,不断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使之超前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村民的欢迎”


  云南电网公司的电力员工一切以灾区群众的利益为重,处处为灾区群众着想,他们的真情付出,点亮的不仅仅是帐篷里的一盏盏灯,更是用南网人的责任和担当,点亮了灾区群众的心灯。


  在71岁的邹体富老人帐篷床头的位置,挂着一张习近平总书记和他的合影。照片中习总书记紧紧握住邹体富老人的手。现在,邹体富老人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习总书记的一番话,让邹体富老人在刚刚失去亲人的痛苦中,重新鼓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像邹体富老人一样重燃信心和希望,才是灾区重建最重要的目标,也是南网人的责任。龙头山供电所的一位老党员宗朝禄,地震后每天负重30多斤,暴走10多个小时,到灾害现场抢修复电。他把自家种的葡萄全部分发给救援官兵和志愿者,并将葡萄园铲平,给灾区群众和武警官兵搭建帐篷。他夙夜无眠地抢修、救人,而谁又知道,他家房屋在地震中夷为平地,酿造的价值四五十万元的酒也被损毁。


  在地震灾后重建中,51岁的他主动承担起受损最严重的西屏、银屏、新民3个村社的日常照明和应急抢险任务,每天骑着摩托车在高山陡坡奔忙六七十公里,守护3000多户灾民安全用电,自己一家6口却仍住在24平米的帐篷里。


  在地震来临的那一瞬间,看到自己家变成废墟,他庆幸自己活下来就是幸福,


  就应该为灾区群众带去温暖和信心。他说:“人总是要有希望、有盼头,相信今后能建设好新的家。我每天就想着保证每家每户的灯都是亮着的,为他们提供一些免费的服务;想着帮助大家克服困难,树立起重建家园的信心,虽然这一年很辛苦,但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受到村民的欢迎,我感到很快乐。”这种朴素的信念和简单的快乐,支撑着他在灾后重建的365天里,每天都那么拼。


  故事背后


  用真情深化灾区电力优质服务


  鲁甸地震灾区大部分处于高海拔地区,气候条件恶劣,给灾区群众的生活带来极大困难。为有效解决灾区群众用电需求,昭通供电局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其中一项就是用真情融入,深化灾区电力优质服务。


  一是开辟办电“绿色通道”。对灾后重建用电,采取办理手续与工程施工同时进行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加强电力优质服务,发放《帐篷、临时安置点安全用电须知》2万余份。三是在灾区大力宣传95598服务热线,第一时间解决热线问题。四是设置便民服务点,配置手机充电器等基本充电设施。五是开展慰问帮扶活动。投入3万余元,为鲁甸县水塘镇滴水村小学全体学生购买189套冬衣,并为该村5户特困户送去米、油和慰问金。


 

来源:南方电网报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