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750千伏伊犁—库车输电线路工程是国网新疆电力公司构建750千伏主网架的重要工程之一。10月21日,我们报道组一行数人,进入天山深处,探访750千伏伊库线工程建设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打通物资运输“生命线”
前往施工点一路深沟高壑,蜿蜒崎岖,泥泞不堪。负责这次Ⅲ、Ⅳ标段施工的项目经理潘金钟,是曾负责过至少50个大型项目的老专家。2004年,他参与建设的全国首条750千伏重点示范工程——关阿线,获业内广泛好评。
35年野外施工的锤炼使潘金钟养成了谨慎细致的好习惯。而挡在他面前的首个“拦路虎”,就是物资运输的交通命脉。项目主要施工点全在原始山谷。当地原住牧民,进出都用骡马,从无车辆出入。几百基铁塔物资,不可能全靠牲口驮运,修建道路势在必行。从2014年3月起,潘金钟就带着800余名兄弟,开着推土机、压路机、铲车、平地机等,开始打通物资运输的“生命线”。
天堑变通途并非易事。从项目部至Ⅲ标段铁塔组装的主要工作现场,短短58千米的土石便道,他们足足修了一年有余。项目副经理李波说,这两个标段所经地区,多是峡谷,气候极其恶劣。尤其今年9月,大雪来袭,风吹雪,雪盖路,路上一天积雪足有2米深。车辆、人员不敢进出,只得等雪停重新清理道路,才能继续施工。就这样,路反反复复修,直到9月4日,物资运送的道路才完全通畅。
路通了,对于负责物资运输的潘涛涛来说是天大的喜事,但他却丝毫乐不起来。原来天山深处终年积雪,雨水频繁,月平均降雨七八次,仅今年6月就有15天降雨天气。当地牧民都说今年的频繁雨雪60年不遇。每逢大雨突袭,便道就面目全非。道路低洼处会形成积潭或河沟,车辆无法通行,架桥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最初施工者搭建简易桥,只要运输车辆能通过就行。可但凡遇上大雨,简易桥极易被洪水冲击,瞬间无影无踪,得重新架设。如此反复多次,施工人员只好用钢筋混凝土做桥基,用直径两米的涵管做通流桥架,在常发大水的必经之路上,新建了3座可以永久使用的大桥。
天气多变严重影响施工进度。项目部与巩留、恰西气象站合作,每天查询气候变化,实时掌握天气情况。伊犁河谷多雨雪,项目部提前准备充分,投资约25万元,专项购买帐篷、防风罩、药品等物资。然而就算再细致,还是有众多意料之外的因素给施工找麻烦。
今年七八月的施工黄金期过后,9月伊犁河谷突降了第一场雪。雪不大,施工人员为不耽误工期,踏雪直奔工程一线。秋冬交替,气候变幻莫测,温度突降,众人身体还未及时调整过来,一天劳作下来,出了汗、吹了寒风,多人患上了感冒。潘金钟当即要求全员停止所有工作,让病人好好休养,健康的员工也从一线下来,等身体免疫系统适应了冬季气候,再继续工作。除了身体上的考验,施工人员还要面临巨大的心理考验。负责材料的运输的潘涛涛说,由于长时间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时常打滑的车辆、偶尔落下的碎石……无一不让他紧张。他说:“我每个星期都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每次都是报喜不报忧,免得家里人担心。”
安全高效推进施工
冻土,指土壤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并出现冻结形态特征的土壤。伊犁地区的天山山脉中广泛分布着高海拔永久冻土层,因其冻胀和融沉的特点对修筑工程构筑物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潘金钟介绍,在今年的施工中,他们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雨雪、冻土和高海拔作业。每逢雨雪天气,道路泥泞难行,施工车辆无法上山。早晨施工人员需要步行十几千米前往塔基,工程材料用索道运、用马队驮;傍晚施工人员经常被困海拔3700米的施工地点,只能在高寒的施工点临时扎营。临时扎营的人员,除了七八月份,都需要生火取暖。潘涛涛介绍,运输材料的马队,高峰期有100多匹,在基础浇筑阶段,每天至少运送10吨钢筋,需要2辆大卡车同时运送,有时必须倒运三四次,才能到施工现场。而开挖塔基的过程中,甚至需要采用爆破方式才能将永冻层炸开。开挖单坑最长工期超过一个月,是平原地带的2倍。
频繁的雨雪天气,巨大的施工难度,导致伊库线Ⅲ标段在一年的设计周期中仅余5~9月4个月的有效工期。今年,这里实际黄金工期只有短短两个半月。
工期急如火,却不能为了赶工期忽视安全质量。施工中,因冬寒夏暖,温差变化极大,混凝土基础经冷热变化,极易被顶出来,造成安全隐患。施工人员首次在新疆采用在基础侧面打孔,将9米长的热泵永久放入的创新技术,保证温度控制在零摄氏度左右。同时在浇筑铁塔基础时,施工人员考虑极端天气因素,使用直径2.2米、深27米的灌注桩,压出挖坑的水,并注入混凝土,扩大了基础范围。
在项目全体人员中,“学安全、重安全”已蔚然成风,自开工以来保持了连续203天安全建设无事故的纪录。项目部通过“安全知识宣教墙”,常年宣传《安全文明施工记录牌》《高原反应的防治》等丰富多样的安全施工知识,真正做到把“施工求高效、安全永在先”的要求落到实处。
项目部温暖如家
前往施工点的路上,司机师傅和我们攀谈起大家眼中的潘金钟。他说,潘金钟看起来很严厉,项目部的人都怕他。同时,大家都庆幸有这么一位“事事关心”的老大哥、领头羊。正是有了这么一位意志坚定、心细如发的负责人,项目部才能在艰苦卓绝的建设进程中众志成城,亲如一家。
山中的生活清苦无味。大部分食用的粮油蔬菜都要在几百千米外的城镇购买。项目部为了保障施工人员健康饮食,在营地种植了辣椒、西红柿等近十种蔬菜,向工作人员提供了有机绿色的放心菜。每日的菜谱从不重样,荤素搭配,口味多样,营养丰富。在漫长的建设周期中,建设者们相互关心、亲如家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他们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高塔之下,冻土之上,沟通南北的电力大通道正在他们手中慢慢成为现实。
标签:天山路,南北疆,新疆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