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南网专家与全球智囊“论道”智能电网(图文)

2015中国(珠海)国际智能电网展览会举行

作者:记者 黄勇华  2015-11-17

  能源互联网能否成为未来能源解决方案?“互联网+电网”如何在新常态下跨界合作?11月12日至14日,60余位国内外智能电网领域的领军者和专家齐聚2015中国(珠海)国际智能电网展览会,纵论智能电网发展未来。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李冶,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王良友,珠海市副市长王庆利出席活动并致辞。


  本届大会以“网联未来能源时代”为主题,聚焦智能电网产业的最新发展,共举办了10余场论坛、对话。来自美国、德国、瑞士、法国、日本、土耳其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的专家及厂商代表展示了智能电网基础设施、电力通讯及电力大数据等方面的创新装备、技术及解决方案,吸引了1万多名观众观摩。会上,南方电网公司设立专门展位,立体展示了公司10多年来在大电网控制、清洁能源发展及智能电网领域的探索等多方面的成果。


  会上,国内外专家还就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关键技术、相关标准和应用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能源互联网将给电网企业带来什么?


  在2015中国(珠海)国际智能电网展览会上,国内外60多名专家思维“大碰撞”

3.jpg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南网科研院智能电网研究所所长董旭柱博士(右三)代表公司在“高端对话”中与中外嘉宾交流。本报记者 李志杰 摄


  “想象一下,未来一栋别墅只要买个洗衣机大小的蓄电池,就可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或是家里没电了直接找邻居买些电就行。”在11月12日开幕的2015中国(珠海)国际智能电网展览会上,国内外60多名电网及互联网领域专家纵论电网发展未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副主任吴添荣认为,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火热,国家对智能电网支持力度的加大,作为能源互联网基础的智能电网将迎来质的飞跃,随之极有可能会带来颠覆性的用电消费模式。


  “能源互联网”是智能电网的未来?


  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李冶认为,早期中国业内对智能电网的理解过于简单,把智能电网简单理解为电网的自动化或变电站的自动化改造。经过10多年发展,现在大家逐渐接受了用户端互动,用户既是电力的消费者、也是清洁电力供应者这样的概念。


  能源互联网是否能成为未来能源解决方案?“互联网+电网”怎样实现跨界合作?在主论坛特别安排的高端对话环节,各位专家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有专家表示,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与现代电力系统的结合,是新一代工业革命大潮的重要标志,


  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发展前沿。能源互联网采用互联网理念、方法和技术实现能源基础设施架构本身的重大变革,构建新型的信息能源融合网络涉及众多行业、技术、研发的跨界合作。


  那么,能源互联网到底是一个概念,还是电网未来发展的方向?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南网科研院智能电网研究所所长董旭柱认为,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和载体是智能电网,智能电网供能具有充足性、安全性、灵活性等特点,且可促进能源的综合利用与节能减排,要建设智能电网,也需要将诸如冷热电联供、储能、分布式光伏等能源技术综合利用。


  台湾智慧型电网产业协会副理事长林常平坚信,能源互联网产业将催生一系列新的能源装备制造、能源网络运营商以及信息能源系统集成商、信息能源融合应用开发商等,因此具有巨大的产业规模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必将孕育出全新的商业模式。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挑战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课题牵头人曾鸣在论坛上表示,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平台,它不能在短期内改变我国以煤化石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但能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必将给政府机构、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曾鸣认为,对于电网企业来说,至少面临三大挑战。第一,竞争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包括市场化的售电公司、配售一体化公司会成为新的售电主体;另一方面,包括微网运营商、分布式发电商以及储能设备运营商也可能成为新兴的竞争主体。第二,全新的供用电体系。电网企业面对的不再是传统的“发—输—配—用”单向的B2C电力供给体系,更多“用—配—用”“用—用”等C2C双向电力供给体系正在形成,能量交换途径更加多样化。第三,电网企业还要面对多样化的用能需求。一是需求的综合化。不仅有用能需求,还有节能需求;不仅用电,还需要电、热、冷等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等。二是需求主动化。用户可以依据价格信号主动向系统反映新的用能意愿。三是需求定制化。用户的个性化和自主化程度更高,要求根据差异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用能方案。


  曾鸣建议,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电网企业应推进“三二一”策略。首先是要融汇三种技术,包括储能、智能家居技术还有需求侧资源调控技术;其次是要建立两个平台,即主动配电网平台和在线互动服务平台;最后,电网企业应该提供的不仅是用电方案,而应该是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专家观点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


  智能电网是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


  智能电网的发展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常态下,智能电网发挥着推动微电网建设、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智能电网也是解决环境问题与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副主任吴添荣


  未来用电消费模式存在无限想象空间


  随着科技飞速进步,供电的用户端在传统的工业用电、商业用电、居民用电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电动汽车和储能两大块,而未来的家庭用电极有可能走向电池化的道路:例如一栋别墅只需要一个洗衣机大小的蓄电池进行供电,甚至体积更小,家里电没了可以向邻居买电,还可以利用半夜较低的电价期给蓄电池充电。随着技术的突破,未来的用电消费模式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魏银仓


  储能技术将改变用电模式


  储能系统能提高到终端用户环节的电力利用效率,未来会以家庭为单位,以储能为中心,打造创能、节能、储能为一体的收益及支付的智能家居系统平台。以家庭储能为能源细胞的服务终端,发挥调频调峰等作用,还能实现家庭能源收益。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南网专家,全球智囊,智能电网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