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广东电网公司中心村示范工程立项由“供电侧”转向“需求侧”(图文)

急民之所急,改民之所需,促政企民深度联动

  2016-07-13

1.jpg

  低压配网线路敷设现场,村民露出舒心笑容。张峻 摄

2.jpg


  鹅蛋孵化机孵化率高,是养殖户发家致富的好帮手。谭永洁 摄(小图)


  1300多亩鱼塘,养殖罗非鱼、罗氏沼虾等,这些食材搬上了广州、深圳和香港等地的餐桌,这是广东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松山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随着电力不足、电压不稳等问题得到解决,村民们当前想扩充养殖规模、增加名贵鱼类养殖的后顾之忧又少了一大块。


  6月15日,广东电网公司肇庆回龙镇大井中心村新一轮农网改造示范点工程正式完工通电。与以往不同,本次农网改造升级项目立项由“供电侧”向“需求侧”转变,村委和镇政府提出需求,双方紧密合作,解决了以往立项难、后期建设青苗赔偿难度大等问题,并创新利用微信平台实现工程现场的安全、质量、进度“通透式管理”,总体工程进度加快,提前打通了服务农村“最后一公里”。


  改造完成后,这两个村的供电可靠率、配变总容量等大幅提升,可满足未来5至10年的发展需要。松山村村委副书记邓爱民说,村里将以此为契机做大养殖产业,并且建设蔬菜基地发展绿色农业等,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1 先进村的蜕变与困惑


  “小时候我们家几代人就住60平米的房子,现在我小孩都住上了100多平米的大房子。”村民伍肇和从事养殖业已经20多年,边说边轻拍记者的肩膀,他难掩内心兴奋。


  伍肇和所经历的正是松山村这些年的巨大改变。进入松山村,柏油路通到了每家门前,二层、三层楼房在道路两旁非常瞩目,村中心的小广场人们正聊着家常,不远处就是他们家的鱼塘……在村委会,由肇庆市等各级政府颁发的生态文明村、宜居新村等牌匾挂满了半边墙。


  该村村委党支部副书记邓爱民告诉记者,村里有730多村民,也是着名的华侨村,投资创业的人比较多,并且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松山村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村集体收入达130多万元,在高要区处于中上游发展水平。村民收入高了,楼房多了,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也多了。


  同时,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鱼塘养殖、粮食种植、果园、苗圃场农庄和水产、禽畜养殖及深加工产业等快速发展,居民就业、创业方面的用电需求日益增多。据介绍,大井中心村包括大井、松山、清湖等五个村,示范点工程所在的大井和松山村2014年总售电量为62.8万千瓦时,2015年这一数据就达到69.4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65%。


  农网改造升级前,当地配变总容量为515千伏安,户均容量仅有0.67千伏安,存在着中压线路自动化水平不高、部分供电台区配变重载、线路末端电压低、部分用户表箱残旧等问题,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养殖业等产业发展。


  村民伍志全家里有30亩鱼塘,安装了7台增氧机,每天的凌晨4点他都要打开增氧机,一直到早上9点关闭。而这个时段,所有养殖户都做这件事,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就尤为明显。“有时候不能全部打开,就算打开了供氧能力也不足。”如今,他想要养殖像桂花鱼这样的名贵鱼,“这个就需要24小时开着增氧机,对供电稳定性要求很高,一旦出问题损失就会很大。”


  很多养殖户都有和伍志全一样的困惑。2014年时,高要供电局对当地进行过一次有针对性的电网改造,解决了部分用电难题。如今,新的用电需求出现,当地政府也提出了新的诉求,在政策各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考虑到当地有利的农网改造升级氛围,广东电网公司将其确定为新一轮农网改造示范工程。


  2 立项模式加快项目落地


  2015年12月,松山村召开了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对农网改造升级的意义进行宣讲,对村里农网改造升级的方案进行表决。在这之前,该村向负责当地供电的蛟塘中心供电所递交了《用电申请书》,经村民代表、村委、镇政府确认后再申报立项。


  肇庆供电局经实地考察,针对当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建设规模,将大井村、松山村的配变容量由初次立项的315千伏安增加至500千伏安的同时,对部分能满足用电增长需求的旧线路及部分符合技术要求的电表予以保留。经过优化调整,总投资为188.23万元,改造中压线路0.37千米,安装线路故障指示器6套;更换变压器2台,新增变压器1台,总容量达1500千伏安;更换智能电表402只,安装低压集抄系统3套等。


  “会上,99%的村民代表一致认同这个方案。”随后,在现场,高要供电局和松山村村委签订了协议书,和村民代表签订了承诺书,表示积极支持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作。这样一来,提前化解了电网建设中因线路走向、配变选址、在居民墙上打街码等村民不配合的情况。


  “这种‘自下而上’的立项模式是一次很大的突破,增加了一个新的立项通道。”肇庆供电局计划部副主任何汉文坦言,以前是供电部门根据当年投资额度,综合考虑台区的电压质量、配变负载率、设备的健康状况等各方面因素,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申报立项,等项目确定下来了,再告知村委会。


  “但是,难免有些‘一厢情愿’,到施工建设阶段,往往会遭到不理解、不支持的村民阻挠。”何汉文表示,这次示范点建设强调更加切合实际,改农民想改的,强调政企民的深度合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保证项目科学性的同时,提高了效率,当地村民都将农网改造项目视为民生工程来支持,减少施工过程的阻力,“这种模式将在以后的新建和改造农网中继续采用。”


  高要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施东红对这种“自下而上”的立项模式十分肯定。他还表示,高要区委区政府将农网改造升级工作列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年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部分,并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在依法依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前期行政审批进度、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广泛宣传动员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形成合力,加快项目落地。


  据了解,肇庆市政府今年还出台了《肇庆市加快电网发展若干规定》《肇庆市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落实电网建设土地指标、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简化用地许可、工程许可办理手续等,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农网改造升级项目的支持和督办。


  松山村村委副书记邓爱民说,村委有3位干部全程跟进协调有关事宜,提前化解可能产生的阻力,工作做得很细。比如,有3户村民家里有孕妇,按照当地传统,墙上不能钉东西,村委干部就提前和他们沟通,并在屋外贴上了相应标志,和施工人员达成一种默契。


  最终,本次示范工程施工未发生一起无故阻工事件,施工进展顺利。改造后,供电可靠率将由99.82%提升至99.86%,配网自动化率将由0%提升到100%,配网自动化、智能电表和低压集抄覆盖率均达100%,配变总容量由515千伏安增加至1500千伏安,户均配变容量由0.67千伏安提升至2.18千伏安,可满足当地未来5至10年的发展需要。


  3 可视化管控打造可靠工程


  外部的阻力减少了,就有更多精力放在工程本身上,确保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


  在肇庆供电局基建部主任黎卫文的手机上有一个微信服务号,叫“大井村通透式工程管理平台”,这是肇庆供电局自主摸索出来的一个工程实施管控模式。在这个平台上,有工程日报、工程管控、工程资料、视频监控和工程图册几个子菜单。


  记者从实际查看到,工程监理方会及时将工程日报上传至这个平台,详细说明当天工作进度、难点等,相关人员都会看到,可以及时跟进存在的问题。工程管控里,按照现场站班会、施工作业指导书、安全施工作业票、安全分析与预控等四个步骤,施工方要每天上传相应环节的图片、材料,能对施工现场情况实施管控。工程资料里有关于施工的各项标准的原始文件,可以随时查阅。视频监控功能则可以根据需要,远程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


  “之前能召集各方在工地开两三次会就不错了,现在随时随地都可以召开远程工地例会。”黎卫文说,这不需要什么成本和人力,小小的方法解决了大问题,“现在结合现场检查,可以说对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更加心中有底”。


  “同时,并没有因为是示范工程,就超常规大幅超前建设,还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规划建设,而且充分节约投资。”


  据介绍,肇庆供电局通过对部分能满足用电增长需求的旧线路予以保留、将原来线径较小的主线更换至分支线上再利用、对原来旧配电房改造再利用、更换下来的旧变压器都做好再利用计划等措施,进一步优化调整节约投资,示范工程总投资由230.6万元降为188.23万元,减少投资42.37万元,降幅达18.37%。


  建设安全可靠、质量过硬的电网工程是服务农村的一个承诺、一份责任。松山村村民以前因电压低而闲置的空调等家用电器可以重新使用,而且很多村民正计划着扩大养殖,增加收入。


  村民伍志全兴奋地告诉记者,目前自己靠养鱼一年的营业额大概是15万元,这次农网改造升级以后,增氧机供电有了可靠保证,他准备尝试养殖桂花鱼等“贵族鱼”,预计一年的营业额将成数倍增加。村民伍国兴经营着一个面积达25亩的鹅苗孵化场,有3台鹅苗孵化器、20台工业排气扇。作为村里的用电大户,每月用电将近5000度。“以前因为电压不够,排气扇转速很慢,鹅场里都不能养得太密集。”而现在,他也正盘算着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路通、电通、财通,这是松山村村委副书记邓爱民常挂在嘴上的几个字,朴素却有力。未来,松山村将进一步做强做大养殖业、绿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还将鼓励村民在家门口创业,经济发展将再迈上新台阶。  (南网报记者 孙维锋 通讯员 许潆予 林佩燕)


  延伸阅读


  “十三五”农网改造投资超400亿


  服务广东2018年率先全面小康


  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按照南方电网公司的总体部署,广东电网公司正式启动农网改造计划。“十三五”期间,广东电网公司将投资逾400亿元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本轮农网改造是继1998年、2010年两次农网改造升级之后的又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据广东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配网项目科科长林冬介绍,1998年第一轮农网改造主要是进行“两改一同价”,即改革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造农村电网,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主要解决农村一些基础性的、最欠缺的和存在严重短板的用电问题。2010年第二轮农网改造一方面针对1998年后未改造过的农村老旧电网进行全面改造,另一方面则是对1998年第一轮改造后到2010年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的农村电网进行升级,解决农村“用好电”的问题。


  林冬说,与前两轮相比,今年开始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是对之前改造工作的延续和提升。除了提高居民生活用电水平外,本轮农网改造还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广东省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为农村产业转移、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充足的“动力电”。


  在今年开始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中,广东电网在全面提升农村电网水平的基础上,一方面选取省内农村地区产业相对集中、发展相对较快速的区域作为农网改造升级“中心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计划用两年时间,投资约112亿元,对全省3300多个“中心村”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另一方面,针对粤东西北地区农网供电可靠性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的差距,尤其21个贫困县差距更大的情况,广东电网公司将开展“精准扶贫”,通过对线路、设备等升级改造进一步缩小供电可靠性差距、推进城乡用电均等化。


  相较于之前进行的农网改造,本轮农网改造的还有一大特点是新技术在农村电网的应用。广东电网提出“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及配电通信网覆盖率达到100%,智能电表及低压集抄覆盖率100%”等技术性指标,提升农村电网的科技和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村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据了解,根据广东电网公司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计划,2017年底前,完成“中心村”农网升级改造,实现平原地区机井全部通电,并完成现存的农村电网短板问题整改;至2020年全面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建成现代农村电网。  (许潆予)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广东电网,示范工程,立项,供电侧,需求侧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