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点员工为当地牧民免费更换家中电力线路。白强 摄
“先关注这个微信号,再把家里的电费账号绑定上,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电量,还能直接交电费,方便得很啊!”。2月12日,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朝阳公园内,晨练中的李大爷正在向一起锻炼的老伙伴们介绍电力微信公众号。自从李大爷切身体验了微信交纳电费的便捷后,义务当起了电力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员。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也逐步发生着改变,更加注重附属于商品本身的服务体验。电力客户对用电的期待也逐步从持续可靠的电能供应转向更加方便快捷的用电体验。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积极搭建以服务改善民生的特色平台,以客户需求和满意为导向,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丰富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品质。
“互联网+”
让城乡居民用电更智能
“现在儿子人在河北,就能把我的电费交了,我不用每个月都往供电所跑了,家里也从来没有因为欠费停过电。”家住化隆县巴燕镇东上村的留守老人苏在乃拜说。
2007年,老人唯一的儿子马牙古拜和妻子到河北邯郸开起了拉面馆,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可留守的老母亲因为身边没人照料,生活越来越来越不方便。去年马牙古拜返乡时,供电公司的服务人员主动上门介绍了网上营业厅新型服务模式,马牙古拜当即就关注了“国网青海电力”微信服务号,并绑定了自家的电费账号。这样一来,马牙古拜不仅能实时关注家里的电量电费等相关信息,还能实现异地线上交费。这让马牙古拜一家实实在在体验到网上互动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以前只知道掌上电力手机客户端能查电量、交电费,没想到现在还能办理用电,只要填写基本信息,上传证件资料,申请成功后就有工作人员主动打电话预约现场勘察时间,真是太方便了。”家住海晏县西海镇的董彦基动动手指就在手机上成功提交了电焊铺的用电申请,这种便捷的用电服务体验让他感叹不已。
一直以来,国网青海电力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持续加强需求侧管理,逐步简化业扩流程和报装资料,进一步拓宽电费交纳渠道。同时,依托互联网技术,积极构建“全流程线上流转、全业务数据量化、全环节时限监控、全过程互联互动”的“互联网+电力”营销服务智能体系,让客户足不出户享受便捷高效的用电体验。
据了解,自从电力微信公众号、掌上电力手机客户端、电e宝等个性化智能服务平台于2015年相继推广以来,青海省已有40余万电力客户注册体验,线上办理用电咨询、用电申请、电费交纳等各类用电业务。
创新模式
藏区电力普遍服务再延伸
接到加木错打来的报修电话,荣哇尼本就骑上摩托车,从乡政府出发,赶赴加木错的修理铺。经过一番检查后,确认是漏电保护器出了故障,荣哇尼本麻利地从随身背包中拿出工具,不到5分钟时间,电焊机又可以正常工作了。
加木错的摩托车修理铺位于果洛州甘德县城到下藏科乡的公路旁。还没到中午,修理铺门前已经停放了四辆等待修理的车子。“现在电足了,村里又多了个‘电工’,用电更有保障了。”加木错脸上笑开了花。而他口中的“电工”就是刚刚赶来抢修的荣哇尼本——下藏科乡牧区用电服务点的用电联系人。
为提升偏远牧区的用电体验,国网青海电力创新思维,2015年初携手果洛州政府,在玛沁、甘德、达日三县境内设立了21个牧区用电便民服务点,承担各区域内的用电咨询、电费收交、安全用电宣传,以及客户内部原因引起的用电故障报修等具体工作,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牧民的用电需求。
青海地广人稀、人口居住分散,根据用电负荷和人口密度分布的供电营业所服务半径较大,特别是在玉树、果洛等偏远地区,供电营业所服务半径平均在40千米左右,最长的达到110千米。从供电营业所到的偏远些的牧民家中,往返一趟需要花费近一天的时间,大多时候只为了更换一盏灯泡、一个漏电保护器。
“果洛州牧区用电服务便民点的建设,使当地供电服务半径由原来的40千米缩短至15千米,电力客户用电报修时长大幅缩短,保修范围进一步拓展,客户交费更加方便快捷,同时有效降低了供电企业的服务成本。经过在果洛州近两年的试点,政企共建牧区便民服务点已经成为国网青海电力提升藏区服务水平的典型经验。下一步,我们将在全省藏区普遍推广。”国网青海电力营销部客户服务处副处长林永祥介绍道。
建设牧区用电便民服务点仅仅是国网青海电力提升藏区用电服务水平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国网青海电力心系藏区民生改善,在以电网最大限度延伸方式解决无电人口通电问题的基础上,陆续推出适合地域特点的便民服务举措,藏区供电营业窗口推出藏汉双语服务,自助交费终端设置藏汉双语提示,增设24小时营业网点方便客户随时办理业务等。
一系列智能化、亲民化、便利化的服务举措,赢得了电力客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国网青海电力连续十年保持青海省政风行风社会评议经营服务类第一名。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青海电力,因地制宜,多样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