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月16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获悉,2016年,贵州减少贫困人口120.8万人,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扶贫攻坚,电力先行。贵州电网公司认真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和南方电网公司关于扶贫工作的相关要求,不等不靠、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锋队。
2016年,贵州电网公司系统谋划、精心布局精准扶贫工作,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 “一图一清单”(扶贫地图、责任清单),实施“四项行动”和“黔电菜园”计划,建立起“省、地、县”三级联动帮扶机制,打造了“电亮同步小康梦”扶贫工作品牌。
扶贫地图: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扶贫攻坚精益管理
如何面对海量的扶贫工作信息?如何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贵州电网公司依托信息化平台,在南方电网公司系统内首家建立了精准“扶贫地图”系统,细化目标任务,实现省、地、县三级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衔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精益管理。
电网投资建设、结对帮扶信息、驻村干部情况……登录贵州电网公司 “扶贫地图”管理系统,一组组数据立刻呈现出来。这个管理系统将贵州电网公司整体扶贫推进情况以及全省66个国家关注的重点贫困县相关扶贫工作信息等全部收录,实现动态管理。
打开“扶贫地图”,就能随时掌握全省“四项行动”的总体情况,清晰了解每个市、县的扶贫工作情况,以及当地电力线路分布情况如何,交通情况怎样等信息,有助于精准识别,做到扶贫攻坚心中有数。
据介绍,该地图不仅能使各责任部门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也是各责任部门扶贫工作进度及完成效果的业绩单,起到督促和检验的作用。
据悉,接下来,该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扶贫地图”并开发手机App,以信息化平台建立精准扶贫作战地图,对扶贫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动态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整体推进、有序开展、取得实效。最终形成政策法规宣传、业务动态管理、资源共享、数据决策及爱心力量汇聚的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实施扶贫工作精准管理,确保“十三五”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电力行业扶贫行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助力脱贫致富
贵州农村电网供电面积约17.3万平方千米,自1998年以来,已经进行了四轮农网改造升级,形成农网固定资产468.7亿元,为3637万农村人口提供了可靠电力保障。
尽管如此,由于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使得农村用电需求增大,以及部分农村地区用户居住偏远等因素的影响,省内一些偏远农村地区还存在网架薄弱、供电不稳定等问题。
2016年,贵州电网公司大力实施“电力行业扶贫行动”,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中,坚持差异化、精准发力,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提高投资效益。
2016~2017年优先安排投资50.1亿元和18.2亿元投资完成1278个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和10552个低电压台区改造工程,规划新建及改造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969.7万千伏安,新建和改造农村电网线路93045千米,农村电网建设进度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截至目前,已完成全省“十三五”电力扶贫专项规划、全省农村配电网改造升级规划、1278个小城镇中心村配电网改造升级规划以及部分中心村电网改造等工作。
同时,结合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易地扶贫搬迁及试点光伏扶贫工程,全面启动了2016年15亿元“小康电”项目投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重点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用电问题,确保493万贫困人口电力扶贫全覆盖,确保实现贫困户生活用电不愁、农村动力用电不愁、电能质量基本保障,发挥行业优势助力脱贫。
据了解,2016~2018年,南方电网公司将继续加大投入,在贵州规划投资192.45亿元,解决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低、电压稳定性差及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用电瓶颈问题,以满足贵州农村小康对电力的需求,达到并高于国家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相关指标要求。
结对帮扶行动:精准发力,打造扶贫攻坚示范工程
贵州电网公司点上聚焦“两县两乡两村”(紫云县、丹寨县;台盘乡、石门乡;阳芳村、小寨关村),面上着力贵州省66个国家关注的重点贫困县,重点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用电问题,确保493万贫困人口电力扶贫全覆盖。
地处麻山腹地极贫地区的紫云县,是全国唯一的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也是贵州省50个重点贫困县和10个取消GDP考核试点县之一,是贵州省内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区域贫困的典型代表。
贵州电网公司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贵州省国资委12家企业帮扶12个贫困县的要求,结对帮扶紫云县,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投资1.8亿元用于紫云县农村电网用电薄弱环节改造,为紫云县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为做好结对工作,贵州电网公司与紫云县签订帮扶协议,选派4名驻点驻村干部,2016年重点帮扶紫云县 “一镇三村”(板当镇、小寨关村、新塘村、落麦村),并确定小寨关村为南方电网公司精准扶贫示范村创建点。贵州电网公司、安顺供电局领导先后深入紫云县与紫云县委、县政府及相关乡镇进行了50余次有效对接,对当地情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了解;成立了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系统推进对口帮扶工作。
2016年,贵州电网投资1070万元,对紫云县小城镇、移民搬迁、工业示范园区及两村三个台区的电网进行升级改造,投资修建硬化沟渠,重点解决村民饮水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灌溉问题,协助解决个别乡村通组公路建设。
驻村帮扶行动:真帮实干,切实履行脱贫攻坚责任
丹寨县是贵州电网公司结对帮扶的贫困县之一,脱贫任务艰巨。
近年来,丹寨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由于电力配套建设协调上存在很多困难,导致生态移民搬迁工程进度较慢。
都匀供电局派驻的驻点干部了解情况后,主动对接,通过多渠道、多方面想办法,做协调,积极帮助并解决了丹寨县2694户生态移民易地搬迀户电力配套,让移民户得到了及时的搬迁入住,也为丹寨县政府减少投资约500万元。
“自从南方电网公司结对帮扶以来,为我县生态移民搬迁工程项目、万达旅游小镇、万达学院等多个重大项目给予大力的支持,驻点干部是真正在做实事。”丹寨县领导对驻点驻村干部工作表示充分肯定。
2016年,贵州电网公司共选派69名政治可靠、热爱农村工作、擅长组织协调的干部到全省各地担任驻村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切实帮助贫困村和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推动项目落地,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公益帮扶行动:搭建平台,彰显央企力量
2016年,贵州电网公司围绕贫困学生、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空巢老人四类群体开展“电亮·助学梦、亲情梦、自立梦、暖家梦”四项活动,积极与扶贫村建立结对公益扶贫链,与留守儿童、贫困学生、残障人士及空巢老人结对1643对,共计捐款、捐物66万元,建设留守儿童之家10个,积极提供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
遵义供电局“爱度”扶贫公益平台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以“电度”作为电网企业特有的“符号”传递温暖、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的平台,不断深化“电亮·圆梦”公益服务内涵,延伸和拓展“爱度”扶贫公益活动。截至目前,通过筹建“爱度”书屋,已捐赠课外书籍6700余册,书包、文具及文体用品4868件套,捐赠总价值达18万元,惠及学生4800余人。
此外,“爱度”公益团队还定期发动职工捐款、举办“爱度义卖”活动筹集“爱度”基金,转换为“爱心电”,用于扶助见义勇为人士、抗战老兵、军烈属、孤寡老人、贫困学生、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同时,贵州电网公司坚持企业“帮”和职工“助”相结合,采取“互联网+”扶贫的模式,运用“幸福南网”微平台等新媒体,搭建“电亮·圆梦”扶贫公益微平台。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精准扶贫,贵州电网,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