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工卡镇塔巴村
沿着蜿蜒的拉萨河一路东行,到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工卡镇塔巴村的这一路,汽车走得并不太顺畅。7月是西藏的雨季,暴雨和冰雹时常“结伴而来”,大水冲垮了河上的桥梁,汽车辗转兜了一大圈才到达这片“墨竹色青龙王居住的中间白地”。
一下车,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援藏干部们就被塔巴村4组组长旺久请到了家中。
旺久的家是一栋红瓦白墙的二层藏式碉房。家中电视机、冰柜、电磁炉、电水壶、电饭煲、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与室内五彩斑斓的彩绘和传统藏式家居陈设一道,诉说着如今藏地生活那份独特的“传统与现代”。
旺久
“现在我们一刻都离不开电”
坐在沙发上的旺久,显得有些佝偻。宽大的牛皮毡帽下,一张布满褶皱的脸藏在帽檐的阴影里,尘土钻进那些干裂的缝隙中,让整张脸深邃得犹如一张黑白版画。
旺久紧紧握住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援藏干部惠峻的手,诉说着他的烦恼。
今年58岁的旺久有两个烦恼,一个是总不太稳定的电压,另一个是总也交不明白的电费。在旺久的眼中,这群不远千里前来援藏的江苏电力人,正是他的解忧人。
从前,旺久和他的家人一直住在大山里,稀缺的电力只能供他们家点起一盏昏黄的电灯。2006年,旺久从山上搬了下来,迎接他的是一座新建的村庄,还有电力所带来的那未曾经历过的“现代生活”。
从早上一睁眼一直到晚上熄灯睡觉,无论是洗衣做饭,还是烧水打酥油茶,如今这些藏民们的生活早已被电改变。
“现在我们一刻都离不开电!”旺久摆了摆手,又摇了摇头,用生涩的汉语补了一句:“没有电就不习惯!”
随着家用电器添置得越来越多,这些藏民家庭对用电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通到家里的线觉得细了”,成了这些早已离不开电的藏民最迫切的诉求。村子里随处可见的,用来祈愿的五色经幡,仿佛迎风诉说着充沛、稳定的电力就是这座静谧的村庄最大的愿景。
西藏自治区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峻逶迤的山脉,陡峭深切的沟峡以及冰川、裸石、戈壁,兴建基础设施往往难度很大。目前,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只有4个变电站、12条10千伏输电线,每条输电线路长度都超过100公里。长距离输电,线路损耗大、电压下降多,这就造成了这些藏族村民家中,往往电压低和电压不稳定。
随着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塔巴村里越来越多的二层小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楼高了,杆低了”则更让这些远道而来的江苏电力人感到担忧。
“很多电线都跨过房子,在房顶上伸手就能摸得到,人一不小心就会触电,特别是下雨天,很危险。”指着村民屋顶上那交错的电线,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援藏干部惠峻忧心忡忡地说。
除了电压不稳、线路安全隐患较大外,“总也交不明白的电费”已让旺久“头疼”了十多年。
作为村民小组长,旺久有一个任务就是收电费。可谈起向村民收电费,旺久总觉得有点尴尬和无奈。
墨竹工卡县供电公司是地方供电公司,由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代管。这里与内地大多数地方抄表到户收电费不同,每个村民小组有一块总表,电费由组里向每家每户收取后统一交供电公司。而塔巴村的电力线路还是十多年前的老线路,本身的损耗大,加之存在着漏电现象,这些“电损”自然要摊到村里每户人家的头上。
摊“电损”意味着每家每户都要额外多交费,加上村子里常见的“私拉乱接”,让塔巴村村民用电的实际价格,由上级核定的每度(千瓦时)0.54元抬升到0.6~0.7元,有时甚至高达1元。
“说好五毛四一度电,为什么收我六七毛?”“我没用那么多电,凭什么要我交那么多钱?”“我为什么要和大家一起摊线损?”面对乡亲们的诘问和不理解,旺久常常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拉萨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一处施工现场
德政工程
随着一根根崭新的12米高电杆相继矗立,塔巴村迎来了一场“电力改造运动”。
2017年4月,塔巴村的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铺开。按照工程规划,塔巴村的电线杆高度由原先的8米提高到12米、裸导线全部换成绝缘导线、变压器容量增大。线路改造完以后,塔巴村每家每户都将装上智能电表,实施电费计费标准化,摊“线损”现象将不复存在,电价将恢复到上级核定的每度(千瓦时)0.54元。
听说农网改造以后,用电更安心,安全更放心,还会省电费。旺久咧开嘴,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我代表村里的人感谢你们。”他用力握了握惠峻的手说。
不仅仅是塔巴村,如今这场新农网改造升级“旋风”正席卷整个“世界屋脊”。
西藏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是西藏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架构,提高农牧区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促进民生改善,惠及亿万农牧民的重要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工程总投资近120亿元。
按照“一省帮一市”的对口帮扶模式,江苏省与拉萨市结成帮扶“对子”。据悉,由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帮扶的拉萨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共有27个项目,总投资12.83亿元。包括,改扩建110千伏变电站8座,新增变电容量23万千伏安,新建线路76.7公里;新建35千伏变电站5座,改造5座,新增变电容量3.95万千伏安,新建线路264.6公里;10千伏及以下配网工程分9个项目包共1235个单体项目,其中新增(改造)变压器837台,架设10千伏线路1400公里、400伏及以下低压线路1345公里,改造户表5.58万个。
西藏海拔高、地域辽阔。拉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配网工程建设点多、面广,如今平均每天有60余处施工现场且多位于偏远地区。
“线路长,材料运输距离远、施工作业难度大、建设条件艰苦、有效工期短。”这是这些远道而来、肩上挑着事关藏民福祉重担的援藏江苏电力人,每天都面临的挑战。
电力施工人员在崇山峻岭中冒险工作
通往山巅之寺的“电力天路”
一面是险峻的悬崖,一面是湍急的拉萨河,如此“险地”,竟传来一声声高亢的“号子声”。在墨竹工卡县扎雪乡施工工地上,这些来自遥远异乡的电网建设者们正在陡峭的山崖上,进行“主线换杆换线”作业。
刚刚这里还晴空万里,却突然乌云骤起,刮起了“妖风”。伴着工人们声声“号子”和艰难腾挪的脚步,一块块小石头从他们脚下滚落到山崖下,看得人心惊肉跳。
这条被称为10千伏唐热线的“主线换杆换线”工程,是拉萨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配网项目中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平均海拔4000米。从尼玛江热乡到扎雪乡这段长12公里的主线,覆盖了5个村247个村民小组的用电。
据配电工程业主项目部现场项目经理马定辉介绍,整个工程需更换电杆190基,由于一边是河、一边是陡峭的山崖,新电杆架设地没有多少可供选择,一般只能立在老电杆的旁边,考虑施工安全,其中的57基需停电更换。为最大程度减少对村民用电的影响,停电施工只排了8天工期。而施工现场自然环境恶劣,大型工程机械只能开到山崖和河之间只有几米宽的小路上,无法直接在约100米高山崖上进行的立杆架线中施展“身手”。加之当地天气变化无常,时常下雨甚至下雪,道路常常被雨雪冲毁,使得工程推进十分困难。
为了赶工期,这些电网建设者们用马驼、人拉,一点点地把电杆和物资拖上山崖,而后加紧作业。他们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来自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的援藏干部们几乎每天都要“盯死”在工地上。
为了给海拔5000多米的山上、只有一位喇嘛的塔杰寺通上电。电网建设者们从山脚下,沿着山梁一共立了30多基电杆,硬是靠着人力建起了一条通往山巅之寺的“电力天路”。
施工现场往往气象条件恶劣
这样艰难的建设场景,在拉萨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是一种“常态”。
在拉萨尼木县的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现场,帮着驼运物资的马帮,短期内就有7匹马在途中摔死、6匹马摔伤。在推进艰难的工程项目中,无一例外的都是因为恶劣的自然和天气条件。
目前,拉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8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中8座变电站土建工程完成约90%,已完成投运的有110千伏贡嘎变电站更换2台主变及10千伏开关柜,达孜变电站新增主变,林旁变电站更换2号主变,塔荣变电站110千伏II段母线及藏能光伏间隔接入;共计233基110千伏线路塔基,已完成约85%的基础浇筑。10项35千伏输变电工程中,7个变电站项目已进入电气安装阶段;共计641基35千伏线路塔基已完成约93%的基础浇筑,49%的铁塔组立完成。10千伏及以下配网工程总体进度在整个西藏地区居领先水平。
线路长、施工运输难度大、建设条件艰苦、有效工期短,这些都难不倒援藏电力人。对这群坚韧的国网江苏电力援藏人来说,大雨、塌方、泥石流、山洪还有高原缺氧,锤炼着的可不仅仅是意志力……
林阿村九组组长次仁(左)与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援藏干部惠峻(右)交谈
电力新生活
拉萨市达孜县帮堆乡林阿村九组组长次仁站在新建成的配电箱下,显得特别激动。他对着国网江苏电力帮扶组负责人、拉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业主项目部项目经理陆斌竖起了大拇指,用汉语不停地地说着“好!好!太好了!”。
7月18日,林阿村的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宣告完工并成功送电,林阿村的村民们自此告别了用电短缺之苦。
提起以前的电力情况,林阿村9组村民次仁摆了摆手,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连说了两遍“电不足,经常断电”。就在新一轮农网改造完毕前的一个星期,次仁就经历了一次痛苦的停电。
连日的暴雨,大水将拉萨河河道里的电杆冲毁,导致全村停电。停电让次仁难以忍受,“小孩晚上写作业没法写,早上起来打酥油茶也打不了。”次仁抱怨道。
在电网改造前的林阿村,各种原因的停电事故一个月至少发生两三次。次仁家里有6口人,主要靠他开车跑运输赚收入。改造前的林阿村电杆较低,电线低垂,这让次仁每次开大车进村都有些担惊受怕。
低垂的电线经过屋顶、树枝,在次仁的记忆里,每到夏天,村里都要砍树。每逢下雨天,树下站人也会变得很危险,极易触电。
如今,12米高的电杆、几乎笔直的崭新输电线,宣告着这个藏地村庄新“电力生活”的开始。
改造后,林阿村9组的变压器由原先的50千伏安升级到200千伏安,主线也由原来的截面积50平方毫米升级到120平方毫米,支线则由原来的截面积35平方毫米升级到70平方毫米。智能电表安装到每家每户,用电计费标准化。这让“电力不足”和“摊电损”成为了历史。
今年,西藏将会有数以万计的村组像林阿村9组一样,摆脱用电短缺之苦。
据了解,2016~2017年,西藏自治区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超过了“十二五”农网工程建设总投资。
到2017年底,西藏将完成全区涉及7个市(地)、61个县、超过3000个小城镇(中心村)的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任务,建成与西藏小城镇中心村定位相匹配的现代化农村电网。
根据规划,到2020年,西藏主电网将延伸到全区74个县的主要乡镇,覆盖全区人口的97%,县域电网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基本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村电力的需求。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藏地村庄,电力改造